支撐實體經濟發展且自身改善空間巨大的物流業,成爲當下的新熱點。物流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産業和戰略性産業,國家層面已將物流業的發展認定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重點方向。
國務院及相關部委陸續出台了《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2013-2020)》、《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和《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以及《關于加強物流短板建設,促進有效投資和居民消費的若幹意見》等相關政策。
资本市场近期对物流业青睐有加,而连续六年以50%规模增长的快递业更是资本追逐的重点:顺丰快递借壳上市后6天内创下市值近2800亿元的短期高点;桐庐系快递企业也纷纷拥抱资本走入证交所;以零担运输起家的德邦物流也已启动IPO,上市就差临门一脚;以仓储配送为主业的宁波港(5.560, -0.06, -1.07%)、盐田港(7.730, -0.09, -1.15%)、华南城、传化物流等诸多上市企業也一直在资本市场上高奏凯歌。
“物流+資本”的模式有效地促進了物流業發展,2016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229.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物流業總收入爲7.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6%。但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依舊是中國物流業的頑疾和短板,2016年社會物流總費用高達1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9%;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爲14.9%,這一比例是發達國家的2倍左右(發達國家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爲7.5%)。
物流業想要降本增效,最爲迅捷而有效的途徑就是“結鏈成網”,即把傳統的物流與供應鏈轉化成“物流虛實網”。
這裏的“網”既指物流物理節點構建的實體網絡,也指“互聯網+高效物流”中依托信息化節點構建的虛擬網絡,可以將這兩個網絡稱之爲“實網”+“虛網”,合稱“物流虛實網”。
物流成本可以劃分爲運輸、倉儲和管理三個部分。有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物流業運輸費用爲6.0萬億元,增長3.3%,增速提高0.2%;保管費用3.7萬億元,增長1.3%,增速降低0.3%;管理費用1.4萬億元,增長5.6%,增速提高0.6%。
貨運降本增效的關鍵在于運輸方式的選擇、運載工具的效能、運載工具轉換和“重去重回”的能力。所謂“重去重回”是指貨運應該盡可能地實現運載工具的滿載運輸,降低單位運輸成本。但由于受産業鏈布局的約束,資源地、生産地和消費地分布不同,單次物流一般具有單向流動的趨勢,如果沒有進行系統網絡設計,貨運往往就會出現“重去輕回”現象,物流資源利用率自然低下。而能夠實現或者增加“重去重回”比率、減少物流資源閑置和提高物流資源服務效率的途徑,就是構建遠超過兩點之間運輸的物流服務網絡,形成貨運物流的“實網”。
倉儲配送降本增效的關鍵,就是提高倉容密度、加速貨物周轉、提高作業效率。倉儲配送的最高形態是物流園區,但目前全國物流園區的空置率在60%以上。多數物流園區只是完成了土地溢價,而在規劃中尚未實現功能溢價和管理溢價。物流園區裏衆多倉庫倉容的利用效率低下,進一步推高了倉配成本,導致物流園區及倉儲設施閑置。
物流市場的最大引力來自于規模優勢、範圍優勢和網絡化布局,即倉儲配送的“實網”。除中國鐵路總公司、招商局物流等個別央企、順豐和“四通一達”等民營快遞以及德邦等零擔運輸企業外,像物流地産大王普洛斯那樣具有全國性網絡倉儲和物流園區的企業少之又少,多數倉儲配送公司還只是在物流節點或供應鏈的鏈條上孤軍奮戰。不過,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這樣的企業必然會因規模、範圍和網絡化能力的弱勢而面臨困境。
互聯網、無車承運人和資本可以將這些處于“孤島”狀態的物流公司積聚,形成物流“實網”。
港口就是最早物流联盟的践行者。中国的港口能在全球名列前茅,并非是因为设备有多先进或者劳动生产率高,而是因为腹地经济的渠道拉动作用。许多港口距离城市远则100公里,近则30公里,因为腹地相同或者相近,港口各自为战、重复建设、业务重叠、经营同质,这样一来必然出现激烈冲突,导致各港口加大投入而增大成本。为此,浙江省将宁波港与舟山港合并形成宁波-舟山港,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港;而天津港(11.910, -0.20, -1.65%)则通过在腹地设立無水港,建立起海港-陆港联盟网络。其中,资本成为仓储配送“实网”形成的粘结剂,并进一步通过规模优势形成市场控制力。
無車承運人和互聯網企業則是通過“虛網”來構建“實網”。例如,貨車幫平台與資本聯手,通過構建貨運車輛公共運力池並與物流園區的“實網”連接,利用車、貨、司機形成包括標准化的汽車銷售、汽車租賃、汽修汽配、汽車保險、ETC代繳代扣、油費代繳代扣、汽車旅館和道路救援等業務在內的“物流虛實網”。
物流管理降本增效的一個途徑就是“互聯網+高效物流”,在“虛網”上實現多級庫存優化和供應鏈網絡優化。“互聯網+高效物流”屬于高度的智慧物流,不僅通過多級庫存優化將供應鏈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降到最低,還通過收益管理、網絡優化、增值服務等實現利潤最高。智慧物流還可以通過“物流虛實網”實現全網絡內的資源配置優化,直接切入消費鏈布局和産業鏈布局,主動提供解決方案,優化調整生産布局和商業渠道,直接取消多個經營主體下冗余的貨運或倉儲,甚至改變産品中間狀態,最大限度且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