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兩萬億元大關,達20246.72億元,同比增長16.3%;單12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5.96億元,增長16.4%。
從全國範圍看,廣東消費市場增速比全國略低0.7個百分點。從主要沿海省市看,廣東比上海高4.0個百分點,比江蘇、浙江和山東分別低1.2個、1.1個和1.0個百分點。
一、基本情況
(一)各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增長。
2011年,在國家大力促進和鼓勵消費政策引領、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等因素帶動下,廣東消費品市場保持繁榮穩定。從各月情況來看,除1月和3月以外,各月零售額均保持16.0%以上的增長,增速從4月的16.0%到9月和11月最高達到16.9%。從絕對量來看,5月份在“五一”節日消費的帶動下,零售總額達到一個小高峰,實現零售額1673.84億元,爲上半年最高;下半年作爲消費旺季,同時商家爲實現全年銷售業績與目標,促銷力度加大,零售總額逐月走高,加上黃金周的拉動,10月份掀起一個高潮達到1834.09億元,12月年尾因素影響,實現零售額1845.96億元,達到全年最高峰(見圖1)。
?
圖1??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同比增速
單位:億元、%
?
(二)城鄉市場共同發展。
2011年,全省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7348.90億元,同比增長16.4%,增幅略高于全省0.1個百分點,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5.7%;單12月實現零售額1587.12億元,增長16.3%。鄉村市場累計實現零售額2897.82億元,增長15.4%;單12月實現零售額258.84億元,增長16.9%。
(三)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快速增長。
2011年,全省限額以上企業和單位實現零售額8374.95億元,占全部零售額比重達41.4%,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同比增長24.9%,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6個百分點。從各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是推動消費市場發展的主力,全年實現零售額7525.76億元,增長25.1%,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7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49.19億元,增長23.6%,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9個百分點。
大型企業發展迅速。據快報初步統計,2011年全省零售額排名前百位的批零住餐企業實現零售額2918.83億元,同比增長27.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4.4%。其中,零售額超百億元的企業有5家,實現零售額607.16億元,增長23.4%。
(四)重點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2011年,全省378家批發和零售業重點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079.33億元,同比增長16.2%;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48.58億元,同比增長35.2%;主營業務利潤648.48億元,增長11.8%;利潤總額302.40億元,增長17.1%。275家重點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5.91億元,同比增長14.2%;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52.86億元,同比增長25.8%;主營業務利潤148.17億元,增長15.9%;利潤總額37.54億元,增長23.2%。
(五)粵東地區領跑消費市場。
從四大經濟區域看,粵東、粵西、粵北消費市場發展較快,地區間差異逐步縮小。粵東地區累計實現零售額2167.16億元,增長18.7%,比全省高2.4個百分點;珠三角實現零售額14575.58億元,增長15.7%;粵西實現零售額2013.47億元,增長17.7%;粵北實現零售額1490.51億元,增長16.0%。
從各市的情況來看,零售額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廣州、深圳和佛山,分別實現零售額5243.02億元、3520.87億元和1931.41億元,三市零售額約占全省的五成多。零售額增速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揭陽、茂名和湛江,分別增長28.4%、19.8%和19.5%。
(六)金銀珠寶、石油制品等商品大幅增長。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統計顯示,2011年受國際金價大漲以及資金避險需求加大等因素影響,黃金等保值類奢侈品零售額大幅增長,金銀珠寶類實現零售額124.94億元,累計增長35.6%。受油價上漲以及汽車存量增大等因素影響,石油類商品增長較快,實現零售額1751.55億元、累計增長31.6%。此外,吃、穿、用基本生活用品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食品、飲料、煙酒類實現零售額741.40億元,增長20.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實現零售額632.28億元,增長23.9%;日用品類實現零售額291.48億元,增長21.1%;文化辦公用品類實現零售額142.45億元,增長44.4%;通訊器材類實現零售額121.48億元,增長33.9%。
二、存在問題
(一)高通脹影響零售額實際增速。
去年以來物價持續高位運行,通貨膨脹導致“惜買”現象加劇,對消費市場的影響較爲明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如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爲10.7%。分月看,1月實際增速爲11.0%,3月零售額實際增速迅速下滑爲8.9%,爲全年實際增速的最低點(見圖2),到9月份由于物價的逐步回落,高物價對零售額實際增速的影響也在逐步減弱,12月零售額實際增速明顯回升,爲11.8%,比年初高0.8個百分點。通脹水平持續高位運行,尤其是與普通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和食品價格的較快上漲,必然會對中低收入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生活産生較大影響,從而影響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
?
图2??2011年各月廣東零售额名义与实际增速
單位:%
?
(二)汽車類、家電類商品銷售明顯回落。
受油價上漲、刺激汽車消費的優惠政策退出、近年汽車消費需求剛性釋放、城市汽車消費軟環境轉差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汽車類零售額增長放緩,全年實現零售額2261.67億元,累計增長18.3%,同比回落18.0個百分點。從各月走勢來看,汽車類零售額增速在波動中不斷下滑,從1月初的24.9%降至5月份的11.9%,爲上半年的最低點,到12月底更是下滑至個位數,僅增長8.8%(見圖3)。刺激家電消費的政策效應弱化以及樓市降溫等一系列因素也導致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幅回落,全年實現零售額500.06,增長12.6%,增速回落19.2個百分點。上述兩類商品增速回落影響全省零售總額增速回落達2.2個百分點。
?
圖3??各月汽車類零售額增速
單位:%
?
(三)商品質量問題困擾消費市場。
2011年連續發生的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溝油曝光、鮮奶質量問題、汽車質量投訴大幅上升,進入國內市場的洋品牌及進口商品質量問題等等所有這些都困擾消費市場。
三、政策建議
(一)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增長是消費增長的基礎,是決定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大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從而促進消費。一是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確保初次分配向勞動者傾斜,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藏富于民;二是加大稅收改革步伐,減低中小企業和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三是完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解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二)穩定物價,保證人民基本生活。
物價的平穩直接關系到普羅大衆的衣食住行。去年以來物價的較快增長已經對普通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響,所以要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一是加大生産力度,增加主要農産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産資料的生産和供應;二是加強市場監測,密切關注市場價格走勢,以便及時做出應對措施;三是完善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推動農超對接、平價商店的建設,借以穩定物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三)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拓寬消費領域。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公共交通體系的不斷完善,汽車類高速增長的局面難以重現,在這種情況下,要積極培育網絡通信、旅遊、休閑、文化、健康等服務性消費,從而帶動相關商品的消費,讓服務消費成爲推動消費市場新的增長點。一是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大對信息網絡、文化、旅遊等新興服務業的投入,對現代服務業給予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優惠以扶持其發展;二是改革分配體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服務性消費能力;三是要轉變居民消費觀念,積極推進服務消費,引導居民消費向更高層次發展。
(四)加大市場監管力度,規範市場秩序。
目前,消費市場秩序不規範,産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政府要加大力度規範市場秩序,爲消費者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以保證居民消費安全。一是要從法律層面改革監管機制,提高消費者在消費上的法律地位;二是加強監管力度,各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三是要加大處罰力度,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法行爲;四是完善社會監督體系,發揮各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新聞媒體的力量,構建一個強大的社會監督網,讓違法亂紀者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