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 2011年,廣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划建设幸福廣東。经济运行从快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区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十二五”开局良好。展望2012年,世界形势趋于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的压力。廣東要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和潜力、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转型升级,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并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經濟運行在平穩增長區間。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11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2673.59億元,同比增長10%,增幅同比回落2.4個百分點。經濟增速緩中趨穩,2011年四個季度的當季增速分別爲10.5%、10.1%、9.9%和9.6%,全年雖然持續回落,但各季增幅波動在0.6個百分點以內,是2005年以來增長最平穩的一年。從全年經濟增速看,基本上保持了10%左右的較快增長,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仍然保持良好態勢,經濟運行從應對危機的特殊狀態向正常增長軌道轉變,這種增速的回落是宏觀政策自主調整的結果,是適度、正常回落。
图1 2009——2011年廣東季度GDP同比增长速度情况图
物價漲勢減緩,資産泡沫化風險降低。2011年廣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8月沖高至全年峰值6.2%,進入第四季度後漲幅逐步收窄,全年累計同比上漲5.3%。房地産市場調控措施效果初顯,房價過價上漲的局面得到抑制,2011年下半年以來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增幅連續五個月回落,全年商品房均價7957元/平方米,環比價格增幅連續三個月回落。貨幣信貸回歸平穩增長區間,信貸投放節奏較爲均勻。每月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增速波動在1.7個百分點以內,信貸彈性系數從上年的1.0下降到0.85。
按照世界銀行制定的國家與地區收入水平劃分的標准,廣東邁進中上等收入國家或地區的新門檻。2011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50500元,增長8.0%。按年平均彙率折算達7819美元,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這也是2006年廣東人均GDO突破3000美元大關(3059美元),經濟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或地區的水平以來,短短5年間,廣東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上4個千美元台階。
2011年,廣東GDP增速在全國繼續居第28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粵魯蘇浙滬中低于江蘇、山東,高于浙江、上海。
表1? 2011年全國、粤鲁苏浙沪主要经济指標增长情况表
?????????????????????????????????????????????????????????????????????????????? ? 单位:%
?????????????????????????????????????????????????????????????????????????????? ? 单位:%
? |
全國 |
廣東 |
江蘇 |
山東 |
浙江 |
上海 |
GDP增速 |
9.2 |
10.0 |
11.0 |
10.9 |
9.0 |
8.2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13.9 |
12.6 |
13.8 |
14.0 |
10.9 |
7.4 |
固定資産投資 |
23.8 |
16.4 |
21.5 |
21.8 |
19.2 |
0.5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17.1 |
16.3 |
17.5 |
17.3 |
17.4 |
12.3 |
出口總額 |
20.3 |
17.4 |
15.6 |
20.7 |
19.9 |
16.0 |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
24.8 |
22.1 |
26.2 |
25.7 |
20.8 |
19.4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5.4 |
5.3 |
5.3 |
5.0 |
5.4 |
5.2 |
?注: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跨省项目
(二)三次産業協調發展。
2011年,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爲2659.83億元、26205.30億元和24408.13億元,增長4.0%、11.3%和9.1%(見表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2.0%、56.6%和41.4%,第二産業下降5.4個百分點。
工业经济增速持续减缓。2011年四个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累计增速分别为14.0%、13.1%、13.0%和12.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630.06亿元,增幅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从3月份开始连续9个月下滑,全年累计增长11.3%,同比回落13.2个百分点;工业品国内销售增长25.2%,对工业销售增长的贡献率为8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水平降低,各月的利润增幅基本维持在10%以内,全年实现利润4609.33亿元,同比增长2.4%;企业亏损额(369.85亿元)增长56.6%。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8.4%和6.7%,同比增幅分别回落4.1个和8.1个百分点。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2011年全省第三産業增加值的增幅雖然同比回落1個百分點,但是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11.1%,高于三産增速2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增長5.4%。全省貨物運輸量和周轉量逐季穩步走高,全年分別增長14.75和19.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9.5%。金融業和房地産業增加值增長6.3%、6.0%。
農業農村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全年糧食總産量1360.95萬噸,增長3.4%,自1997年以來首次連續三年增産。園林水果較快增長,全年産量同比增長7.2%。全年全省水産品總量增速持平,水産品養殖所占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全省生豬出欄數同比下降1.8%,肉類總産量下降1.6%。
(二)三次産業協調發展。
2011年,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爲2659.83億元、26205.30億元和24408.13億元,增長4.0%、11.3%和9.1%(見表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2.0%、56.6%和41.4%,第二産業下降5.4個百分點。
工业经济增速持续减缓。2011年四个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累计增速分别为14.0%、13.1%、13.0%和12.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630.06亿元,增幅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从3月份开始连续9个月下滑,全年累计增长11.3%,同比回落13.2个百分点;工业品国内销售增长25.2%,对工业销售增长的贡献率为8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水平降低,各月的利润增幅基本维持在10%以内,全年实现利润4609.33亿元,同比增长2.4%;企业亏损额(369.85亿元)增长56.6%。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8.4%和6.7%,同比增幅分别回落4.1个和8.1个百分点。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2011年全省第三産業增加值的增幅雖然同比回落1個百分點,但是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11.1%,高于三産增速2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增長5.4%。全省貨物運輸量和周轉量逐季穩步走高,全年分別增長14.75和19.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9.5%。金融業和房地産業增加值增長6.3%、6.0%。
農業農村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全年糧食總産量1360.95萬噸,增長3.4%,自1997年以來首次連續三年增産。園林水果較快增長,全年産量同比增長7.2%。全年全省水産品總量增速持平,水産品養殖所占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全省生豬出欄數同比下降1.8%,肉類總産量下降1.6%。
表2? 2011年廣東地区生产总值情况表
????????????????????????????????????????????????????????? ?? ?? 单位:亿元,%
????????????????????????????????????????????????????????? ?? ?? 单位:亿元,%
指標 |
1-12月 |
增長% |
?? 地区生产总值 |
52673.59 |
10.0 |
???? 第一产业 |
2659.83 |
4.0 |
???? 第二产业 |
26205.30 |
11.3 |
?????? 工业 |
24408.13 |
11.6 |
???? 第三产业 |
23808.46 |
9.1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035.20 |
9.5 |
?????? 批发和零售业 |
5424.17 |
11.1 |
?????? 金融业 |
3122.89 |
6.3 |
?????? 房地产业 |
3213.50 |
6.0 |
(三)內外需結構協調性增強。
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全年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保持平稳;第三季度后进出口增幅受外需减缓影响逐月放缓。
2011年,廣東固定資産投資16933.11亿元,同比增长17.6%,扣除固定資産投資价格指数,实际增长11.5%。房地产开发在二三线城市建设加快和经济保障房建设的拉动下,完成投资4899.19亿元,增长33.9%。投资增长动力实现从政府到市场的接替,市场驱动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民间投资增长37.0%,比国有经济投资增幅高出45.7个百发点,带动整体投资增长18.8个百分点。投资行业侧重于高端性、先进性,先进制造业(27.6%)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1.1%)增幅分别高于工业投资9.6个、3.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投资增幅(33.4%)高于整体投资15.8个百分点。12月基础设施投资月度间降幅首次收窄,虽然同比下降11.1%,但降幅比前11个月收窄0.6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增势平稳。2011年除1月和3月外,各月零售额增幅均保持在16.0%以上。全年全省实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万亿,达20246.72亿元,同比增长16.3%;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增长10.4%。受国际金价上涨以及资金避险需求等因素影响,黄金等保值类奢侈品零售额累计增长35.6%。受油价上涨以及汽车存量增大等因素影响,石油制品类累计增长31.6%。吃穿用等刚性需求较大的生活用品也增长较快,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0.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类分别增长23.9%、21.1%。
进出口增速呈高开低走态势。全年实现进出口總額91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单月出口增速从1月份的51.8%回落到12月的5.4%,进口增速从1月份的51.6%回落到12月的1.4%。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将自1987年以来首次超过1/3,加工贸易项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77.2%和47.5%。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推进。与拉美(23.2%)、中东(28.2%)、非洲(64.9%)双边贸易进出口總額增幅均明显高于全省。生物技术产品和电子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7.1%、23.0%。
利用外资增幅回升。2011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17.98亿美元,增长7.6%,增幅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廣東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全年经核准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28.99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38.2%
(四)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0:49.8:45.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2011年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3392.59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5.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发展的高级化程度提高。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万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增加值5185.35亿元,同比增长14.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1.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品3G手机、液晶显示屏、发光二极管产量分别增长87.4%、17.4%和54.3%;新能源改装汽车增长197.4%;新能源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7.5%和46.2%;高端装备制造民用钢质船舶同比增长52.5%。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步伐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38万人年(折合全时当量),比上年增长10.2%。全省R&D经费支出约974.46亿元,增长20.5%。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有效专利拥有量继续位居全國第一。新增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46项;新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3个。
??? 绿色发展战略稳步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78%,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工业生产的能耗水平继续降低。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速度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的比重从2010年底的23.0%降低至2011年底的22.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1%。
???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2011年廣東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336.44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整体GDP增幅1.9个百分点,占整体经济的44.3%。民营工业增长17.6%,成为拉动内资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私营企业个数突破百万,达110.83万个,增长16.9%。全省468.40万家民营企业上缴3718.96亿元的税收,同比增长26.8%。
??? 区域经济趋于协调发展。全年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等主要指標的增幅均高于全省(见表3)。“双转移”成效加快显现。全省35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386.98亿元,增长34.3%,比同期全省工业产值增速快13.4个百分点。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85.5万人,转移就业人数137.6万人。
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全年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保持平稳;第三季度后进出口增幅受外需减缓影响逐月放缓。
2011年,廣東固定資産投資16933.11亿元,同比增长17.6%,扣除固定資産投資价格指数,实际增长11.5%。房地产开发在二三线城市建设加快和经济保障房建设的拉动下,完成投资4899.19亿元,增长33.9%。投资增长动力实现从政府到市场的接替,市场驱动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民间投资增长37.0%,比国有经济投资增幅高出45.7个百发点,带动整体投资增长18.8个百分点。投资行业侧重于高端性、先进性,先进制造业(27.6%)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1.1%)增幅分别高于工业投资9.6个、3.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投资增幅(33.4%)高于整体投资15.8个百分点。12月基础设施投资月度间降幅首次收窄,虽然同比下降11.1%,但降幅比前11个月收窄0.6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增势平稳。2011年除1月和3月外,各月零售额增幅均保持在16.0%以上。全年全省实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万亿,达20246.72亿元,同比增长16.3%;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增长10.4%。受国际金价上涨以及资金避险需求等因素影响,黄金等保值类奢侈品零售额累计增长35.6%。受油价上涨以及汽车存量增大等因素影响,石油制品类累计增长31.6%。吃穿用等刚性需求较大的生活用品也增长较快,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0.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类分别增长23.9%、21.1%。
进出口增速呈高开低走态势。全年实现进出口總額91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单月出口增速从1月份的51.8%回落到12月的5.4%,进口增速从1月份的51.6%回落到12月的1.4%。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将自1987年以来首次超过1/3,加工贸易项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77.2%和47.5%。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推进。与拉美(23.2%)、中东(28.2%)、非洲(64.9%)双边贸易进出口總額增幅均明显高于全省。生物技术产品和电子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7.1%、23.0%。
利用外资增幅回升。2011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17.98亿美元,增长7.6%,增幅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廣東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全年经核准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28.99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38.2%
(四)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0:49.8:45.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2011年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3392.59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5.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发展的高级化程度提高。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万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增加值5185.35亿元,同比增长14.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1.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品3G手机、液晶显示屏、发光二极管产量分别增长87.4%、17.4%和54.3%;新能源改装汽车增长197.4%;新能源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7.5%和46.2%;高端装备制造民用钢质船舶同比增长52.5%。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步伐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38万人年(折合全时当量),比上年增长10.2%。全省R&D经费支出约974.46亿元,增长20.5%。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有效专利拥有量继续位居全國第一。新增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46项;新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3个。
??? 绿色发展战略稳步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78%,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工业生产的能耗水平继续降低。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速度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的比重从2010年底的23.0%降低至2011年底的22.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1%。
???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2011年廣東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336.44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整体GDP增幅1.9个百分点,占整体经济的44.3%。民营工业增长17.6%,成为拉动内资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私营企业个数突破百万,达110.83万个,增长16.9%。全省468.40万家民营企业上缴3718.96亿元的税收,同比增长26.8%。
??? 区域经济趋于协调发展。全年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等主要指標的增幅均高于全省(见表3)。“双转移”成效加快显现。全省35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386.98亿元,增长34.3%,比同期全省工业产值增速快13.4个百分点。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85.5万人,转移就业人数137.6万人。
表3?? 2011年区域主要指標增速情况表
? |
全? 省 |
珠三角 |
东? 翼 |
西? 翼 |
山? 区 |
GDP |
10.0 |
9.9 |
12.3 |
11.1 |
12.3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12.6 |
11.3 |
20.0 |
14.8 |
19.5 |
固定資産投資 |
17.6 |
14.5 |
29.7 |
35.6 |
20.3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16.3 |
15.7 |
18.7 |
17.7 |
16.0 |
出口總額 |
17.4 |
17.3 |
19.7 |
19.8 |
14.6 |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
7.6 |
6.0 |
8.7 |
-2.3 |
8.4 |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
22.1 |
21.8 |
25.6 |
30.2 |
24.4 |
(五)幸福廣東建设扎实推进。
廣東财政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2011年廣東地方财政一般算收入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5513.70亿元,增长22.1%;其中税收收入4547.53亿元,增长19.6%。地方财力的增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省委、省政府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按计划完成,2011年全省财政共投入十件民生实事的资金为119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已拨付340亿元;全年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63.0%。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17.7个、60.6个和6.1个百分点。全省2011年10月底已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6%,超额提前1个月完成国家任务。
就業和用工形勢總體平穩,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城鎮登記失業率略有降低。全年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18.40萬人,同比增長15.0%,城鎮登記失業率2.46%,比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社會救助體系趨于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比上年末增長18.2%;參加城鄉(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增長72.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積受益2806.3萬人次,農村醫療救助人次增加78.5%。年末五種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增長28.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近两年廣東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提速且快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48元,同比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71.73元,同比增长1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03:1缩小到2.87:1,2003年以来首次降到3以内。
???
二、對當前幾個問題的看法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廣東经济运行中的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全國共性问题和廣東特性问题相互交织重叠,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所增多。如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仍处高位相互交织,外贸进出口下行趋势明显,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等。
(一)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可能保持在10%左右的適度區間。
改革开放的前30年(1978-2007)廣東GDP年平均增速为13.6%,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从2008年开始,由于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内有调结构等压力,廣東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向次高速增长阶段转轨:2008年至2011年全省GDP增速依次为10.4%、9.7%、12.4%和10%,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因为有恢复性增长的因素,2010年偏离幅度稍大)。展望今明两年: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大,外需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有一个过程,预计廣東经济增长的幅度也将在10%左右。这种平稳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使然,是经济增长因素发生变化、主动转型升级的结果,还有整体宏觀經濟环境不宽松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这种平稳的增长可使紧绷的供需关系得以缓解,使日趋尖锐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得以缓和,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符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也将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经 济环境,有利于化解各种风险,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中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是一个适度的增长速度。
(二)人均GDP跨越7000美元後低成本優勢弱化。
近年廣東人均GDP连上新台阶的主要原因:一是从人均GDP的构成看,近4年来GDP增幅达到49.8%,人口增长8.8%,常住人口增幅比GDP增幅低41个百分点,因此近四年来人均GDP年均增幅达到8.1%。二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自2007年末至2011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15.9%,使得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划出了一道更陡峭的上升曲线。但汇率变动造成的人均GDP提升,还是有着重要的实质性意义:一方面本币升值说明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实力和竞争力在提升,而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的快速上扬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实力提升的标注。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使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廣東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生改变,竞争模式要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到了加速变轨的关键时刻。
当前,廣東正进入从中等收入地区向高等收入地区迈进的关键时刻,要吸取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教训,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不少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5000美元至1万美元间,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多发期的特点更为明显,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因此,“中等收入陷阱”也是“转型陷阱”,廣東要进一步加快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管理体制。
(三)生産成本上升爲“倒逼”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機遇。
当前经济发展的高成本特征越发明显,这为廣東深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供了良好的“倒逼”机遇。当前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曲折,外需减弱。二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预期不断增强,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压缩。三是上游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购进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制约中下游生产企业的生产,2011年廣東工业产品的购销价格“剪刀差”为3.6个百分点。四是企业的资金、用电、用工等生产条件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也将可能是影响今后几年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迫使企业生产经营向管理、向创新、向转型求效益,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行业结构、市场结构;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谋求发展转型。在市场经济竞争作用,有自主知识产权,能适时转型升级,适应能力较强的企业仍能保持较好的发展,适应能力差的企业则逐步被淘汰出局。
(四)出口下行壓力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经济普遍陷入严重低迷状态,债务危机不断发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出台鼓励出口的政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依靠劳动力红利和对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出口方式,已经严重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符合省情,不符合节能环保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理念,出口的效益正在逐年下降。因此在出口增速下滑同时,廣東要跳出目前的出口框架,从劳动力红利、资源环境红利模式转向技术红利、品牌红利、核心竞争力红利模式,从目前的加工制造基地转向创造创新基地,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时期,潜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品牌的培育与宣传;从政策上引导和促进企业转变出口思路、调整出口目标、优化规划布局,在政策上作出较大的调整和优化,即用差别化代替目前的“一刀切”。对严重消耗资源、影响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产品,不仅不能鼓励,还要加以限制。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当前“走出去”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方面的挑战。但無论企业还是政府都要以更加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冷静观察、理性应对。
(五)今明兩年仍處于通貨膨脹的上升通道。
當前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但物價穩定的基礎仍不牢固。從中長期看,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成本上升具有長期性,貨幣對物價上漲的刺激因素有所減弱,勞動力等成本推動因素不受貨幣政策控制。國際上一些主要國家仍然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世界的流動性較爲充足,大宗商品的價格仍在高位運行,輸入性通脹壓力仍比較大,國內的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以及資源品價格的新漲價因素增加。當前食品價格周期性大幅波動的深層次矛盾並沒有有效地解決,價格可能持續在高位震蕩。這一輪物價總水平可能在3%—6%的區間運行數年。當前資源和要素價格扭曲,未能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成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障礙;某些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有其必然性和某種程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外,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與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相比,前者往往會在短期內造成激烈波動,形成較大沖擊,嚴重影響經濟穩定;而後者的影響則在一般情況下相對較爲溫和,發展過程相對緩慢。對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通過加強需求管理,宏觀調控可以較快産生抑制作用;而對于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則較難通過緊縮解決,需要更科學地因地利導,綜合應對,更加重點市場化改革。
三、对2012年廣東经济走势看法与政策建议
(一)從國際環境看。
??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从发展态势看,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深化,甚至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2月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3%。从各大经济体看。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2011年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房价连续保持上涨态势,工业生产保持扩张,银行体系状况逐步改善,刺激性财政政策获得新的空间,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态势。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2011年二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持续下滑,预计受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南欧诸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升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仍然高企等因素影响,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速较2011年将明显回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带动下,日本经济有望逐步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速仍将继续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给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
(二)從國內環境看。
當前國內經濟環境十分複雜,出現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有:經濟增長動力趨緩,通脹壓力仍不容樂觀,房地産調控成效顯現,土地交易市場量價齊跌。這些都加大了當前宏觀調控的難度,適時適度進行微調預調的可能性增大。貨幣政策釋放微調信號,存款准備金率三年來首次下調。信貸政策更加注重結構優化,與産業政策更好地結合,有保有壓,保證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要,重點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符合産業政策的中小企業,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繼續嚴格控制産能過剩和高耗能、高汙染項目投資。房地産調控短期內將持續,在房價走勢沒有達到實質性的“拐點”前,爲防止惡性反彈,預計限購政策短期內不會明顯放松。
財稅政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國務院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九大財金政策,對中小企業、“三農”等領域將采用“定向寬松”的政策,加大金融傾斜力度,緩解資金緊張問題,防範內外部風險交織對其造成沖擊。積極推進結構性減稅,集中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緊迫問題。
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下一階段要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運行環境的變化,著力緩解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努力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
1.大力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抓緊研究確定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業資金引導基金設立方案,推動現代産業體系500強項目特別是現代服務業100強項目建設,組織認定第一批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二是有關部門協同推進,高效解決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建設中的土地、資金、項目審批等各環節的問題,使項目盡快投産上馬形成新的産能。
2.提高政府爲企業服務的水平,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高對勞動力、資金、用電等生産要素的保障能力。一是加強與各大金融機構和信貸組織的溝通協調力度,爭取更多的信貸投放,拓展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確保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的貸款需求。二是在推進産業轉移園區建設時,在用地、基礎建設資金投入、各項規費、水電價、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三是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節和跟蹤監測,針對企業發展面臨的用電難、用工難、用地難、收費雜多等共性問題,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聯系,充分發揮商會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克服困難。
3.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内需的拉动作用。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抓好重点项目、大项目建设,保障项目要素需求,加大力度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资金、用地、环境容量和审批等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各有关部委支持,确保在建铁路项目的正常建设。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困扰消费市场的商品质量问题,提高消费意愿,扩大消费热点,促进消费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廣東国际采购中心建设,鼓励和帮助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解决高端消费购买力外流的问题。
4.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大力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及赴境外采购,重点利用好国内外知名展会平台,应用電子商務,进一步深挖潜力、扩大进口,稳定出口。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产品”目录,完善自主国际品牌培育机制,培育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基地。在创新管理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全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在廣東设立总部、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在金融、保险、医疗等领域吸引香港服务提供者投资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与重点目标市场国家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
5、加快價格改革步伐,依靠市場機制調節物價。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價格釋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應擇機推進利率、彙率、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進一步理順煤、電價格,完善天然氣、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規範流通秩序,降低流通成本,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
廣東财政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2011年廣東地方财政一般算收入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5513.70亿元,增长22.1%;其中税收收入4547.53亿元,增长19.6%。地方财力的增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省委、省政府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按计划完成,2011年全省财政共投入十件民生实事的资金为119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已拨付340亿元;全年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63.0%。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17.7个、60.6个和6.1个百分点。全省2011年10月底已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6%,超额提前1个月完成国家任务。
就業和用工形勢總體平穩,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城鎮登記失業率略有降低。全年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18.40萬人,同比增長15.0%,城鎮登記失業率2.46%,比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社會救助體系趨于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比上年末增長18.2%;參加城鄉(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增長72.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積受益2806.3萬人次,農村醫療救助人次增加78.5%。年末五種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增長28.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近两年廣東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提速且快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48元,同比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71.73元,同比增长1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03:1缩小到2.87:1,2003年以来首次降到3以内。
???
二、對當前幾個問題的看法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廣東经济运行中的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全國共性问题和廣東特性问题相互交织重叠,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所增多。如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仍处高位相互交织,外贸进出口下行趋势明显,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等。
(一)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可能保持在10%左右的適度區間。
改革开放的前30年(1978-2007)廣東GDP年平均增速为13.6%,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从2008年开始,由于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内有调结构等压力,廣東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向次高速增长阶段转轨:2008年至2011年全省GDP增速依次为10.4%、9.7%、12.4%和10%,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因为有恢复性增长的因素,2010年偏离幅度稍大)。展望今明两年: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大,外需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有一个过程,预计廣東经济增长的幅度也将在10%左右。这种平稳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使然,是经济增长因素发生变化、主动转型升级的结果,还有整体宏觀經濟环境不宽松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这种平稳的增长可使紧绷的供需关系得以缓解,使日趋尖锐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得以缓和,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符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也将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经 济环境,有利于化解各种风险,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中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是一个适度的增长速度。
(二)人均GDP跨越7000美元後低成本優勢弱化。
近年廣東人均GDP连上新台阶的主要原因:一是从人均GDP的构成看,近4年来GDP增幅达到49.8%,人口增长8.8%,常住人口增幅比GDP增幅低41个百分点,因此近四年来人均GDP年均增幅达到8.1%。二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自2007年末至2011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15.9%,使得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划出了一道更陡峭的上升曲线。但汇率变动造成的人均GDP提升,还是有着重要的实质性意义:一方面本币升值说明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实力和竞争力在提升,而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的快速上扬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实力提升的标注。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使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廣東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生改变,竞争模式要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到了加速变轨的关键时刻。
当前,廣東正进入从中等收入地区向高等收入地区迈进的关键时刻,要吸取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教训,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不少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5000美元至1万美元间,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多发期的特点更为明显,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因此,“中等收入陷阱”也是“转型陷阱”,廣東要进一步加快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管理体制。
(三)生産成本上升爲“倒逼”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機遇。
当前经济发展的高成本特征越发明显,这为廣東深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供了良好的“倒逼”机遇。当前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曲折,外需减弱。二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预期不断增强,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压缩。三是上游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购进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制约中下游生产企业的生产,2011年廣東工业产品的购销价格“剪刀差”为3.6个百分点。四是企业的资金、用电、用工等生产条件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也将可能是影响今后几年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迫使企业生产经营向管理、向创新、向转型求效益,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行业结构、市场结构;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谋求发展转型。在市场经济竞争作用,有自主知识产权,能适时转型升级,适应能力较强的企业仍能保持较好的发展,适应能力差的企业则逐步被淘汰出局。
(四)出口下行壓力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经济普遍陷入严重低迷状态,债务危机不断发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出台鼓励出口的政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依靠劳动力红利和对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出口方式,已经严重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符合省情,不符合节能环保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理念,出口的效益正在逐年下降。因此在出口增速下滑同时,廣東要跳出目前的出口框架,从劳动力红利、资源环境红利模式转向技术红利、品牌红利、核心竞争力红利模式,从目前的加工制造基地转向创造创新基地,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时期,潜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品牌的培育与宣传;从政策上引导和促进企业转变出口思路、调整出口目标、优化规划布局,在政策上作出较大的调整和优化,即用差别化代替目前的“一刀切”。对严重消耗资源、影响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产品,不仅不能鼓励,还要加以限制。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当前“走出去”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方面的挑战。但無论企业还是政府都要以更加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冷静观察、理性应对。
(五)今明兩年仍處于通貨膨脹的上升通道。
當前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但物價穩定的基礎仍不牢固。從中長期看,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成本上升具有長期性,貨幣對物價上漲的刺激因素有所減弱,勞動力等成本推動因素不受貨幣政策控制。國際上一些主要國家仍然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世界的流動性較爲充足,大宗商品的價格仍在高位運行,輸入性通脹壓力仍比較大,國內的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以及資源品價格的新漲價因素增加。當前食品價格周期性大幅波動的深層次矛盾並沒有有效地解決,價格可能持續在高位震蕩。這一輪物價總水平可能在3%—6%的區間運行數年。當前資源和要素價格扭曲,未能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成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障礙;某些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有其必然性和某種程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外,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與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相比,前者往往會在短期內造成激烈波動,形成較大沖擊,嚴重影響經濟穩定;而後者的影響則在一般情況下相對較爲溫和,發展過程相對緩慢。對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通過加強需求管理,宏觀調控可以較快産生抑制作用;而對于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則較難通過緊縮解決,需要更科學地因地利導,綜合應對,更加重點市場化改革。
三、对2012年廣東经济走势看法与政策建议
(一)從國際環境看。
??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从发展态势看,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深化,甚至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2月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3%。从各大经济体看。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2011年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房价连续保持上涨态势,工业生产保持扩张,银行体系状况逐步改善,刺激性财政政策获得新的空间,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态势。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2011年二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持续下滑,预计受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南欧诸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升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仍然高企等因素影响,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速较2011年将明显回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带动下,日本经济有望逐步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速仍将继续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给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
(二)從國內環境看。
當前國內經濟環境十分複雜,出現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有:經濟增長動力趨緩,通脹壓力仍不容樂觀,房地産調控成效顯現,土地交易市場量價齊跌。這些都加大了當前宏觀調控的難度,適時適度進行微調預調的可能性增大。貨幣政策釋放微調信號,存款准備金率三年來首次下調。信貸政策更加注重結構優化,與産業政策更好地結合,有保有壓,保證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要,重點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符合産業政策的中小企業,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繼續嚴格控制産能過剩和高耗能、高汙染項目投資。房地産調控短期內將持續,在房價走勢沒有達到實質性的“拐點”前,爲防止惡性反彈,預計限購政策短期內不會明顯放松。
財稅政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國務院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九大財金政策,對中小企業、“三農”等領域將采用“定向寬松”的政策,加大金融傾斜力度,緩解資金緊張問題,防範內外部風險交織對其造成沖擊。積極推進結構性減稅,集中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緊迫問題。
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下一階段要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運行環境的變化,著力緩解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努力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
1.大力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抓緊研究確定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業資金引導基金設立方案,推動現代産業體系500強項目特別是現代服務業100強項目建設,組織認定第一批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二是有關部門協同推進,高效解決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建設中的土地、資金、項目審批等各環節的問題,使項目盡快投産上馬形成新的産能。
2.提高政府爲企業服務的水平,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高對勞動力、資金、用電等生産要素的保障能力。一是加強與各大金融機構和信貸組織的溝通協調力度,爭取更多的信貸投放,拓展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確保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的貸款需求。二是在推進産業轉移園區建設時,在用地、基礎建設資金投入、各項規費、水電價、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三是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節和跟蹤監測,針對企業發展面臨的用電難、用工難、用地難、收費雜多等共性問題,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聯系,充分發揮商會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克服困難。
3.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内需的拉动作用。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抓好重点项目、大项目建设,保障项目要素需求,加大力度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资金、用地、环境容量和审批等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各有关部委支持,确保在建铁路项目的正常建设。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困扰消费市场的商品质量问题,提高消费意愿,扩大消费热点,促进消费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廣東国际采购中心建设,鼓励和帮助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解决高端消费购买力外流的问题。
4.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大力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及赴境外采购,重点利用好国内外知名展会平台,应用電子商務,进一步深挖潜力、扩大进口,稳定出口。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产品”目录,完善自主国际品牌培育机制,培育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基地。在创新管理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全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在廣東设立总部、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在金融、保险、医疗等领域吸引香港服务提供者投资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与重点目标市场国家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
5、加快價格改革步伐,依靠市場機制調節物價。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價格釋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應擇機推進利率、彙率、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進一步理順煤、電價格,完善天然氣、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規範流通秩序,降低流通成本,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
?
来源:廣東省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