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分析2016年前三季度廣東消費品市場運行的基本情況、主要特點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並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
關鍵詞:消費品市場?分析
?
今年以來,廣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促消費”各項政策措施,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對消費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完善消費環境,消費品市場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一、消費品市場運行主要特點
(一)社會消費品零售保持平穩增長。
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65.26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5%。從全國範圍內看,前三季度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7%;增速比上海高2.2個百分點,分別比江蘇、浙江和山東低0.7個、0.8個和0.1個百分點,比全國低0.3個百分點。
圖1?2015年以來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月增長情況(%)
?
(二)城鄉消費品市場穩步增長。
前三季度,全省城鎮消費品市場零售額22301.15億元,增長10.0%,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7.6%。鄉村消費品市場零售額3164.11億元,增長10.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比城鎮消費品市場高0.5個百分點。
(三)商品零售穩中有升。
前三季度,全省實現商品零售22902.67億元,增長10.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9%;實現餐飲收入2562.59億元,增長9.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7個百分點。
(四)限額以上單位網上商品零售快速增長。
前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同比增長27.0%,拉動全省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增長1.7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網上商品零售保持快速增長,但與前兩年50%以上的增速相比,出現明顯回落。
(五)限額以上單位主要大類商品零售增長有所分化。
前三季度,全省限上單位實現商品零售額9858.72億元,增長6.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分商品類別看,呈現以下特點:
吃類、日用類商品零售平穩增長,穿類商品零售增長放緩。前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零售額742.97億元,增長10.0%;日用品類零售額469.53億元,增長17.7%,增速均較平穩;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912.80億元,增長3.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8百分點。
受前期房地産銷售較高帶動,居住類商品零售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五金電料類零售額108.95億元,增長15.5%;家具類零售額131.62億元,增長14.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122.78億元,增長16.1%,增速均明顯高于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平均增長水平。
汽車類商品零售增速回升,石油及制品零售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零售額2967.93億元,增長11.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5個百分點,拉動全省限額以上商品零售增長3.3個百分點。限額以上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1413.14億元,下降5.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收窄5.0個百分點。
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保持快速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零售額368.81億元,增長20.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1個百分點。
金銀珠寶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下滑。前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555.58億元,同比下降0.3%;金銀珠寶類零售額182.28億元,下降1.0%;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291.31億元,下降8.9%,銷售形勢不容樂觀。
限額以上單位其他主要大類商品中,中西藥品類增長15.3%、化妝品類增長17.4%、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2.4%,增速居各大類商品前列。
(六)各區域消費品市場保持平穩運行。
前三季度,珠三角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74.62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廣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60.32億元,增長8.5%;深圳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3.23億元,增長8.0%。東翼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11.88億元,增長11.8%,增速比全省整體高1.7個百分點。西翼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9億元,增長9.3%。山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4.99億元,增長10.4%。
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前三季度廣東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但同時也面臨一些制約和不利因素,需要進一步關注。
(一)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城鄉居民消費意願和行爲趨于謹慎。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充滿變數,經濟增長動力仍顯不足,對擴大消費和提升消費信心帶來不利影響。房地産價格居高不下,居民購房、租房壓力持續加大,對日常商品消費産生較大的擠出效應,城鄉居民商品消費意願和行爲趨于謹慎保守。
(二)傳統實體經營面臨不少困難,經營思路和模式亟待改變。
面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和電子商務的冲击,传统商贸企业在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优势弱化,销售增长放缓,而人工、租金等经营成本却快速攀升,企业盈利能力大为减弱,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百货店、超市、大型超市等主要传统零售业态,面对严峻的同质竞争,销售增长乏力。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百货商店(不含购物中心)零售额下降3.1%,限额以上超市、大型超市零售额分别仅增1.1%和2.5%,增速均明显低于全省零售业平均增长水平。
(三)市場監管仍需加強,網上銷售亟須規範。
當前,互聯網銷售業務迅猛發展,團購、代購、微店營銷等新興營銷方式不斷湧現,活躍了消費品市場,同時也爲有序市場的維護帶來猝不及防的挑戰。利用互聯網或網絡電商平台進行制假售假,由于其形式多樣且比較隱蔽,不僅增大了相關部門查處的難度,也加大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難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迫在眉睫。
(四)服務消費與實物商品消費的結構性消長變化值得關注。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鄉居民消費內容和消費模式正在發生變化,服務消費增長加快,而實物商品消費增長趨緩,實物商品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當前,不少大型購物中心零售業經營面積不斷縮小,而休閑娛樂、教育服務等服務業經營面積不斷擴大,順應了城鄉居民消費行爲的改變,但一定程度上影響實物商品消費的增長。
三、全年預判和政策建議
展望2016年四季度,消費品市場發展面臨不少有利因素:一是隨著適度擴大總需求政策穩步推行和“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行動方案”逐步落實,消費潛力將會進一步激發和釋放;二是大衆消費、個性化消費正成爲消費主流,消費轉型升級已步入新常態;三是新型消費業態發展加快,爲消費品市場發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經濟結構調整的矛盾和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存在,消費品市場發展仍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綜合判斷,預計2016年四季度廣東消費品市場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10.0%左右。
爲確保消費品市場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振城鄉居民消費信心。
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民生改善力度,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礎教育、保障性住房以及最低生活等保障體系建設,擴大社會保障範圍,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在確保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的基礎上提振消費信心,提高即期消費意願,激發城鄉居民消費潛力。
(二)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調整,創新有效供給。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城鄉居民消費逐步從模仿型、排浪型向個性化、多樣化轉變。要認真研究新常態下消費市場的主要特征,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調整,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完善教育、文化、健身、旅遊等設施,增加綠色生態養生消費産品供給,適當發展消費信貸,促進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三)大力发展電子商務,提升传统商贸模式。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電子商務的机遇,加快构建完善的電子商務产业体系,有序建设電子商務产业平台,合理布局全省電子商務物流设施,发展多层次電子商務物流业务,推进智慧物流平台及配送终端建设,促进電子商務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百货商场、连锁企业、专业市场等传统流通企业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开展電子商務,推进业态多样性与体验享受性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和应用协同。
(四)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營造安全、綠色的消費環境。
隨著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城鄉居民對消費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繼續加大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力度,深入持久地打擊制售假冒僞劣産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從嚴整治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爲,增強群衆消費安全信心。另一方面,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對電商發展過程中一些尚待解決的法律問題進行相關司法解釋;加強對電商的監督管理,規範電商平台競爭秩序,切實保護消費者正當權益,促進電商産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