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觀經濟學模型中,商品的需求和供給是反方交叉曲線,相互達到一種平衡,才能形成較爲穩定的市場價格在一個場景圖下看消費者的消費行爲,物流是交易達成後的“異地”交付基礎,而商品的交易是基于消費者需求。因此,當我們談新零售、新物流的時候,不妨回到左邊看看消費者的新需求。
1. “生活家”成为了零售消费市场主力军
“生活家”是很多80/90後願意給自己貼的一個標簽,這個詞包含了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但話說回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快速轉型中的中國商業環境給了80/90後足夠的空間和包容,對于敢想敢闖的年輕人,最直接的回報就是經濟收入,當下中國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偏向年輕人的。近來IT桔子整理了一份90後創業者報告,伴隨著互聯網共同成長起來的80/90後,已成爲商場的中堅力量,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處在22-37歲之間的80/90後,從消費需求的角度來看,未婚青年(一般在22-32歲)以個人消費爲主,尤其是已入職場的年輕人,有相對穩定的經濟收入,願意爲有品質(相對于性價比,更注重健康、便利、個性化)的生活買單;已婚青年(一般在32-37歲)綜合了家庭消費(子女/父母)+個人消費需求,在子女消費上更加注重健康、安全等因素。
而60/70後,大多處在職場頂峰期,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都相對優越,對高品質生活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的比較強。
移動互聯+80/90後,碰撞出“懶人經濟”/“共享經濟”,産生新場景,給零售業和物流業雙雙帶來新的視角和機會。概括來講,消費不再是單純的購買活動,圍繞商品衍生的服務和消費體驗,成爲影響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
2. 零售供给端效率跟成本的困境
傳統零售供應鏈是個多級分銷的模式,貨物從品牌商開始,經過層層轉手,到靠近消費者的賣場、店鋪,終端零售業態豐富而分散。2011年開始爆發的B2C電商,旨在縮短中間環節,讓品牌商直接對接終端消費者;2013年開始興起的B2B電商,則試圖通過互聯網平台,讓品牌商與夫妻店直接對接。
從品牌商店角度來看,互聯網B2B、B2C平台,以不同的方式縮短了品牌商到消費者的流通環節。對于品牌商,線上B2C部分訂單可以獲得相對准確的銷售收據,但此部分在品牌商銷售體系中的占比不足10%,對于傳統分銷模式和線上B2B模式來說,數據均處于割裂狀態,品牌商無法掌握終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商品銷售情況。
① 传统线下分销模式中相对最有效的物流环节是:
商超的零售模式,最優體現在大倉到門店的配送上集約了門店或超市需要的多家品牌的貨物;從社會物流總成本的角度看,一個超市體系內的配送無法降低配送車輛的效率,離開倉庫滿載車輛是依據多個點數的需求集拼完成的。
② 线上B2C零售模式中相对最有效的物流环节是:
電商總倉直接快遞到消費者手上,但適合的是小批量的采購(整個分揀體系跟末端配送工具左右),但是現階段的時效及配送成本的瓶頸會影響很多産品的銷售品質跟購買需求(如生鮮/奶制品/肉蛋類等)。
③ 线上B2B分销模式中相对最有效的物流环节是:
合並多個經銷商的一級倉,然後公配到夫妻老婆店的模式,結合傳統沃爾瑪或全家的共倉配送體系又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的經銷商;但是遇到最大的瓶頸還是夫妻老婆店庫存信息獲取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信息才能實現共配的成本最優。
3. 围绕需求跟供给端变化而产生的新零售模式
未來從多個角度圍繞消費者畫像數據構建的新零售體系,將會使整個流通體系的物流更加有效。
3.1 线上B2B平台升级:
不論是阿裏的零售通/京東的新通路,都是圍繞自己成爲更優的經銷商,本質上他們將圍繞采購規模,配送到門店的物流倉儲綜合成本最優,來達到最終的目的;但相對傳統經銷商跟其他垂直B2B平台來說,他們最大的優勢在于對終端消費者畫像數據沈澱。最終誰可以突圍出來,主要還是看誰能用最有效手段獲取夫妻老婆店的時時庫存。
社区店仍然是消费者获取商品的主要渠道,2015年快消品市场51%的货物是通过传统的夫妻店到达消费者的,这类店铺的数量也不容小觑:近700万家(数据来源:Kantar retail),这将是线上B2B平台近三年的主战场。
3.2 B2C模式升级:零售店+O2O
3.2.1 传统零售店+O2O
饿了么首頁有一栏“商店超市”,入驻商家包括华联/联华等连锁超市,快客便利店,以及小型零售店等,其中销量最好的以水果店(水果),超市(食品,饮品)为主,月订单量可达4000-5000单(对比便当外卖店的月销量最高在10000-12000单),中高档社区及商业区的订单量相对普通小区更高。
在評價中,消費者對送貨速度和服務的關注普遍高于價格、品類齊全、包裝等其他因素。對于不滿意的原因,送貨不及時占了近半。一定程度說明,通過線上平台訂購零售店商品的消費者,最關注的還是送貨的效率和體驗,當然,在擁有消費反饋閉環的公開平台,不關注品質的商家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餓了麽上面的商家,有兩種配送方式可以選擇:蜂鳥專送、商家配送。商家配送中,部分商家真的是自己在送,還有些商家將配送外包給新達達這樣的O2O配送公司。商家配送的訂單無法在餓了麽APP上查看物流信息,達達在收到訂單的時候,通過短信發送Web端的追蹤鏈接到收貨人手機上。餓了麽和新達達的對接,也許還是有機會看得到的吧
在重慶地區,7-Eleven已與美團外賣展開合作,將門店的銷售輻射半徑擴大到電動車20分鍾的距離。入駐外賣平台的商家業態非常豐富:連鎖超市、水果店、便利店、雜貨店……簡單來說,我們小區門口等各類店鋪,除了服務型門店,基本都在不知不覺中接入了各大外賣平台。
3.2.2 线上电商实体零售店+O2O
盒馬鮮生則是升級版的“零售店+O2O”。消費者有多種購物選擇:
APP下單,門店配送(半小時)
APP下單,門店自取
門店購物,APP支付,自己拎回家
門店購物,APP支付,選擇配送服務
盒馬體驗店,融合了線下購物、線上支付,形成消費閉環。在獲客方面,通過選址(中高檔消費區),結合配送團隊,店輻射周邊5km範圍內的消費者,通過線下體驗,打造消費者黏性。值得一提的是,盒馬使用的是淘寶的會員體系,支付用的支付寶。在新零售的版圖上,處處都是阿裏的布局。
对盒马模式的解读,可参考《数据体验超市(Amazon GO、多点、天猫/盒马)将成为电商着陆点之》一文。
4. 新零售需要的新物流
新零售對傳統模式最大的改變在于,打通了傳統線下渠道中,從品牌商到消費者的信息鏈條,但這種對終端的布局,依賴強大的資金和資源支持,這也決定了,目前的玩家以阿裏、京東這樣的巨無霸爲主導。
新零售的基礎,除了(移動)互聯技術,就是新物流。新零售在極力向消費者靠近,而物流要解決的,首先就是依據新零售的布局,搭建城市配送網絡和服務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基于區域分撥中心,連通商家/平台倉庫到城市配送中心的幹線網絡。
在精准的商品預測+零售店鋪貨,和靈活高效的配送網絡下,消費者將逐漸主導配送時間的選擇。
(1)B2C配送:終端配送點(零售店)+配送團隊(O2O/快遞員)
配送場景:即時配送+預約配送+自提
配送節點:零售店。零售店將衍生出兩種角色:發貨點(消費者下單、快件代收)+收貨點(線下、線上分銷渠道的貨物最終都流入零售店,快遞網點可能會被取代);
運力構成:O2O(爲主)+快遞員,快遞員在終端有兩種趨勢:被取代,或融合O2O,向更豐富的角色轉型
(2)B2B配送:城市配送中心/分撥中心(專營倉/融合倉)+城市幹線
配送場景:零售店鋪貨/補貨+城市配送中心調貨
配送節點:城市共配倉+平台城市分倉
運力構成:落地配+本地生活物流服務商。想想看,城市內運輸網絡,快遞公司的布局最爲全面,但自帶快遞C2C、B2C服務屬性的快遞公司能不能抓住這一輪零售升級的機會,還是要看大家産品的設計執行能力。
新零售所期待的新物流,帶來了三大機遇:
(1) 抓住高频、刚需消费点,构建同城配送配送网络(基于商超门店补货共配/门店到家共配构建)
(2) 依据物流有效性布局同城关键节点(社区店跟快递点的融合,城市共配越库中心仓)
(3) 共配工具的集约化运营商(新能源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