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編輯:hlh
??? 作为“广货”的价格风向标,广州专业市场曾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不过,这种局面在未来几年内有望彻底改变。日前记者获悉,广东省政府已制订实施《广东国际采购中心建设和管理办法》,本年度的“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评选评审已接近尾声,经过初选、现场答辩和现场评审,广州有5家专业市场园区入围。而《办法》计划到2012年,在全省建设10~20个国际采购中心。?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政府層面對專業市場進行調整和扶持,以及出台相關配套優惠政策,一些産業特征明顯、集聚程度高、交易功能強、具有強大國際輻射能力的龍頭性現代交易平台將迅速興起,廣州的專業市場有望從“小國林立”轉入多強崛起並存的“戰國”。
市場格局:全國商品集散中心地位無法撼動
“讀不懂專業市場,就讀不懂廣州。”遍布廣州的大小專業市場在廣州商品市場體系中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據廣東批發市場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有1300多家專業市場,其中年成交額在1億元以上的專業市場有150多家,占全省的一半左右。並初步形成了包括服裝、皮具、化妝品、布匹、文具、塑料、金屬、茶葉等在內的十幾種行業,而一些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市場已逐漸成爲廣州新的龍頭批發市場,並開始形成真正的“廣州價格”。
隨著珠三角中心城市之爭落下帷幕,廣州物流業區域中心、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也隨之確立。而廣東作爲全球制造業基地,電子、醫藥、建材的産值已居全國之首,紡織業居全國第二。其中,廣州化妝品生産企業産量和銷量占到全國化妝品總銷量和總産量的70%,廣州的皮具産量占全國60%。此外,廣州每年兩屆的廣交會,每屆可吸引境外采購商約17萬人,這也使廣州成爲全國商品集散中心。“北京、上海城市定位及産業布局不同,決定了其不可能像廣州這樣成爲商品集散中心,而義烏、溫州、甯波等城市,又無法像廣州這樣擁有海陸空運輸綜合交通樞紐的便利,以及周邊龐大的産業基地做後盾。”作爲“廣東商品國際采購中心”專家評委成員之一,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告訴記者,近期到廣州、深圳、順德、中山、東莞、惠州、潮州等地現場評審走訪了一些專業批發市場,雖然外地的一些專業市場在硬件和規模上很不錯,但廣州專業市場在硬軟件、知名度、美譽度、交易量、人氣等方面要略勝一籌。
他指出,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爲配合發展,廣州市區土地控制嚴格,不可能拿出新地建設批發市場,對原有批發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成爲必然。再加上廣州已提出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廣州批發市場作爲外銷、內銷市場搭建的集散平台龍頭地位無法撼動。
中國力量1:多個市場進軍“國際采購中心”
對于喊了多年的專業市場“升級改造”,此次廣東省政府層面正給予其前所未有的重視,“廣東商品國際采購中心”的新概念被提了出來。今年8月,負責統籌協調“廣東商品國際采購中心”建設工作的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發了《關于加快建設廣東商品國際采購中心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建設一批以我省優勢産業的産品爲主要交易對象,以專業市場或市場集群爲載體的龍頭性現代交易平台”。到2012年,廣東全省將認定5家國際采購中心,並選定一批培育對象;到2015年,要建成20家國際采購中心。孫雄表示,10~20個“國際采購中心”大規格布局,將成爲廣東現代商貿流通服務業盤活的契機,有利于專業市場的“脫胎換骨,轉型升級”。
同樣作爲專家評委之一的廣東省批發市場行業協會秘書長劉中偉也表示,“新政策是一只‘有形的手’,被認定的管理規範的專業市場有望得到一系列優惠政策,那些髒亂差的專業市場與強者的差距將越拉越大,總有一天要被市場淘汰。”據悉,一旦被認定爲國際采購中心及培育對象,專業市場將獲得豐厚的優惠政策,包括“享受與省現代産業體系500強項目和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同等的優惠政策”。據了解,首批國際采購中心的專家評委認定工作已結束,評審結果正在提交廣東省政府核准。
中國力量2:“購物中心化”新批零時代來臨?
近幾年,隨著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的變化,專業市場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轉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多元化發展的批零結合的市場,正在朝著“購物中心化”轉型。
記者注意到,在“市場商場化”批零並重的形勢下,專業批發市場出現了兩個轉型:一是走時尚品牌發展之路,以快時尚品牌吸引忠實的客戶和消費者;另外,營業時間需要向百貨商場靠近。在走“快時尚”制勝路子時,專業市場讓品牌形象裝修向百貨購物中心靠攏,而鋪面也向品牌旗艦店轉化。如在流花服裝批發商圈的紅棉國際時裝城日前就宣布,將其二樓改造成歐洲層,“我們要吸引大品牌、營銷中心在紅棉設立總部,目前已吸引HAV、Thestyle、ViVi、卡斯、萊多等衆多歐韓品牌入駐,許多品牌是首次在華南設立旗艦店。”紅棉國際時裝城總經理蔔曉強表示。而白馬服裝市場在去年的升級改造中,也從三樓寸土寸金的商鋪裏,增加了10多個試衣間,順應批零結合需要。
二是營業時間向百貨靠近。衆所周知,批發市場是采取早八晚五“早市模式”,而目前已一些市場開始嘗試“晚九”的夜市經營模式。爲積攢人氣,一些專業市場在夜市期間還推出了T台走秀活動和歌舞表演活動,並取得明顯的經濟效果。孫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坦言,批發市場“購物中心化”將對百貨業態造成沖擊,尤其在服裝銷售方面是有力的競爭對手。“專業市場款式變化速度比百貨還要快,百貨很難玩得過。”孫雄表示,這就昭示著專業市場正從單一的專業市場集散功能向綜合性、高端功能的“國際采購中心”轉型,預示著一種新批零時代的到來。
中國力量3:專業市場變身高端品牌“孵化器”
多年來,廣州的批發市場基本上都是采用“前店後廠”模式,即企業在批發市場租下展示産品的檔口,如有客戶看中版型並下了訂單,就交給工廠生産。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白雲區梓元崗皮具商圈所接訂單就有80%以上來自外商的貼牌加工。“這就造成了廣州皮具業面臨著‘産品多、品牌少、名牌更少’的尴尬局面。”廣東省皮具箱包流通協會會長高欽利表示,在今年開展的“雙打”行動中,廣州工商局一次就查獲假冒國際知名品牌的手袋、旅行箱等5萬多個,這也暴露了廣州皮具自主品牌缺失。
“廣州皮具業名牌少的深層原因,主要是企業的品牌意識淡薄,不少老板不願意在品牌傳播上花‘虛錢’,而更注重加工貼牌賺快錢。”廣州白雲世界皮具貿易中心總經理劉浩清表示。在金融危機和強力的“雙打”中,廣州缺乏自主品牌的短板更加明顯。不過他指出,目前一些專業市場管理者已深刻意識到這一點,並開始摒棄純“二房東”模式,主動滲透到供應鏈管理角色中。據了解,近6年來,白馬服裝市場每年投入1000萬元以上進行整改,包括做分級分戶管理、扶持那些在全國建立網絡體系的品牌、推動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進軍、淘汰一些缺乏實力的商家等。其總經理程九洲表示,這樣調整後,租戶的數量、采購商的人流可能會略有減少,但“我們需要的是有效人流,建成品牌的加盟及發展中心,成爲品牌的孵化基地。”
在這種策略下,流花服裝商圈近年來被喻爲廣東服裝品牌的“黃埔軍校”,凱撒、哥弟、以純、歌莉娅、聖地亞、高尼奧等品牌均是在流花地區誕生、成長、壯大,從而走向全國和國際市場。今年越秀區政府更是整合各方資源,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流花服裝”這一集體商標。
中國力量4:龍頭市場突破傳統交易模式
據悉,在此次國際采購中心的認定中,就要求專業市場具備發達、完善的現代交易系統,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系統和先進、規範的現代管理系統作爲基本條件。
高欽利表示,在過去10年裏,批發市場裏的品牌競爭仍處在初級階段,大多還停留在品牌名稱和視覺形象的宣傳推廣(俗稱表面功夫)階段,關乎品牌生命的時尚文化內涵、産品品質、技術含量、人文關懷、社會責任等深層次、本質性的東西則少有企及。而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那些只做表面功夫的品牌已被市場自然淘汰。孫雄也坦言,專家評審委員會在現場走訪了解到,目前有很多專業市場仍停留在“現金、現貨、現場”的“三現”傳統交易模式上,在高端節點上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另外,在借力資本運營方面,目前很多市場也仍處于初級階段。
不过,在此次国际商品采购中心认定中,一些龙头批发市场正在向集物流、電子商務、技术交流、人才交流、产品设计、品牌策划、营销策划、潮流发布、旅游等等于一身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基地发展。孙雄指出,在这次考评中,发现有些专业市场已建立了行业设计师会所、展示体验中心等,“通过评审认定、优化规划、指导、协调等的服务方式,实现高端带动低端,提高广东商贸市场素质与综合竞争力。”
中國力量5:1+1網上網下立體營銷模式創新
“10年前,国内一级服装批发市场主要是广州和杭州,这两个地方所处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两大服装基地。但最近5年,全国各地的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程九洲对目前服装市场所遭受的经营压力直言不讳。在这种压力下,专业市场发展也正在寻找新的通路,而電子商務的兴起,将逐步改变各市场的经营模式。例如,站西鞋业商圈的站西鞋业网已做成行业最具影响的B2C网站;新开盘的百壮国际皮具汇展中心则提出“皮具云”的概念,在行业率先引进“IBM乐云”系统,依靠IBM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全球网络平台,让经销商和采购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做生意。
另外,今年服装节期间,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就在流花服装商圈内举行電子商務示范市场评选,大力推广1+1发展模式,即“实体店+网上電子商務平台”。壹马服装批发广场总经理何伟强表示,传统服装企业开展電子商務,是将传统零售业务的供应链及物流体系、线下渠道等各“重”环节进行整合,实现线上线下立体营销。
中國力量6:設計師優勢轉化爲品牌資源
經過一輪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歐美債務危機引發消費低迷,一些依靠出口訂單的專業市場利潤被擠到贏虧臨界點。許多專業市場商戶從中美夢中驚醒,他們驚訝地發現,那些擁有自主品牌、擁有較強研發設計能力的同行,在這場成本戰中不但站穩腳跟還獲得快速發展,設計師對于企業和品牌發展的重要性也再次得到了引證。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劉嶽屏指出,廣東不乏優秀的服裝設計師,但沒有把這些設計師的優勢轉化爲品牌資源,很多設計師與企業老板的合作並沒有發揮出應有優勢。
但这种形势在这几年有所改观,一些专业市场甚至还专门设立了设计师工作室;位于中大布匹商圈的广州国际轻纺城每年一届举行的“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也是为品牌甄选人才提供新鲜血液源泉。红棉总经理卜晓强表示,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協會領導到红棉视察,其中一个任务就是为设计师寻求品牌商合作,为设计成果转化找出路。“如今面料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与服装设计师、服装企业的近距离对话中来。”?刘岳屏表示,现在流花很多服装企业都有设计队伍,学会应用国际流行资讯,并把这种资源应用到设计中去。
時間:2011-11-30???來源:信息時報???記者:林建敏?
鏈接: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1-11/30/content_154436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