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尼爾森發布《2018中國母嬰用品渠道購物者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母嬰用品實體店(90%)、大賣場/超市(68%)和綜合網上購物平台(50%)仍然占據購買渠道前三位,其中母嬰用品實體店和綜合網上購物平台滲透率均有上漲,而大賣場/超市的滲透率則下降了6%。
購物者光顧母嬰用品實體店的主要原因是母嬰用品品類齊全(64%)和貨品質量有保障(49%),購物者和大賣場/超市相近,更多是約30歲的高等學曆在職女性。
渠道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連鎖化更加明顯,過去兩年母嬰用品實體店的數量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母嬰用品網購滲透率爲61%,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三個百分點,且網絡渠道購物者的特征與實體店購物者的特征相似,如何結合線上渠道以滿足嬰幼兒父母不間斷購物的需求,成爲母嬰品牌持續擴張的關鍵。
尼爾森對母嬰用品實體店所經營的十三個主要品類進行研究發現,購物者平均購買過7.8個品類。其中,嬰兒尿布、童裝和嬰兒喂養用品購物者分別以80%,74%和71%的滲透率位居前三,而圖書/音響、童床和童椅購物者的滲透率較低。母嬰實體店可以滿足一站式的母嬰用品需求,品類需求全。大賣場/超市以尿布/尿褲和洗護用品爲主。
不同年代的爸爸媽媽們消費特點也不盡相同。0-3歲寶寶的父母目前集中在80後(64%)。在母嬰産品的購買決策中,媽媽做決策的比例超過了90%,相比其他年代的爸爸來說,80後爸爸做決策的比例相對較高,達到9%。相對而言,70後父母更集中在母嬰用品實體店渠道,而80後、90後的網購普及率更高,也更容易在實體店中受到促銷人員的影響。值得說明的是,有0-6個月寶寶的家庭有著顯著的消費能力,月均育兒支出是1074元,高于擁有其他年齡寶寶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