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市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全市經濟呈現穩中加固、平穩發展態勢。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14324.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4.8%,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07億元,同比增長1.0%,兩年平均下降3.7%;第二産業增加值5058.56億元,同比增長8.3%,兩年平均增長2.9%;第三産業增加值9253.84億元,同比增長10.5%,兩年平均增長6.0%。
一、工業生産繼續恢複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兩年平均增長3.2%。全市37個工業行業大類中,33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個行業兩年平均增速正增長。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7.7%、25.1%、23.0%和11.9%,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6%、8.1%、6.4%和8.7%。主要高技術産品産量大幅增長,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79.5%,兩年平均增長61.5%;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産量分別增長3.28倍和1.21倍,兩年平均分別增長30.4%和66.8%;3D打印設備産量增長32.4%,兩年平均增長1.38倍。
二、服務業增勢良好
1-5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8%,兩年平均增長13.4%。分門類看,規模以上服務業各門類營業收入均實現15%以上增長。其中,規模以上衛生和社會工作、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爲55.2%、44.2%、34.8%、33.0%、24.0%、22.3%,兩年平均分別增長8.2%、13.0%、8.1%、16.4%、11.3%、14.8%;上述六大門類合計占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重88.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仍在恢複中,同比增長55.6%,兩年平均下降3.1%。
三、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增長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0.4%,比2019年同期增長7.3%;兩年平均增長3.6%,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3個百分點。房地産開發項目投資同比下降12.9%,兩年平均增長3.1%,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3個百分點;非房地産開發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0.5%,兩年平均增長4.0%,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5個百分點。在非房地産開發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7%,兩年平均增速爲6.2%,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2%,兩年平均增速爲0.9%,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8.4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教育投資同比增長44.5%,兩年平均增長46.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投資同比增長34.1%,兩年平均增長31.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同比增長27.6%,兩年平均增長20.0%。高技術服務業相關投資增速較高。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34.4%,兩年平均增長21.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4.9%,兩年平均增長15.9%。
四、市場銷售快速恢複
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5.10億元,同比增長23.2%,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2.4%。商品零售同比增長22.2%,兩年平均增長2.6%;餐飲收入同比增長31.7%,兩年平均增長1.0%。消費升級類商品保持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金銀珠寶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88.5%、70.0%、63.4%、60.3%、43.5%,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7.6%、24.5%、5.0%、18.7%、7.4%。網上零售持續快速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9.4%,兩年平均增長33.1%。
五、貨物進出口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5928.34億元,同比增長19.3%,兩年平均增長9.0%。其中,出口8533.96億元,同比增長19.4%,兩年平均增長6.0%;進口7394.39億元,同比增長19.2%,兩年平均增長12.7%。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機電産品出口同比增長27.5%,占出口總額的80.0%。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50.6%,比一季度提高1.2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61.3%,比一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
六、財政收入穩步提升
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52.51億元,同比增長15.8%,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稅收占預算收入比重爲82.9%,比上年同期提高4.6個百分點。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63.73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九大類民生領域支出規模占財政支出比重68.0%,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衛生健康等支出同比分別增長41.5%、53.3%、22.3%、19.6%。
七、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持續增長
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107921.34億元,同比增長14.8%。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余額73641.16億元,同比增長12.7%。
八、居民收入增幅較大
上半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52元,名義增長13.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9%,高于同期地區生産總值增速3.2個百分點。按收入來源分,人均工資性收入30676元,同比名義增長15.7%;人均經營淨收入3723元,同比名義增長5.3%;人均財産淨收入4374元,同比名義增長6.4%;人均轉移淨收入-1747元。
九、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1%。其中,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下降0.3%,衣著價格同比下降0.8%,居住價格同比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6%。
總的來看,深圳經濟有韌性、有活力、有動力、高質量。下一步,全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深入落實市委“1+10+10”工作安排,充分發揮“雙區”驅動、“雙區”疊加效應,加快推進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順利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附注:
(1)地區生産總值及各相關增加值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爲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爲名義增長速度。
(2)2017年10月1日起,執行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GB/T4754-2017),部分企業歸屬口徑有所變化,指標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範圍爲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4)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範圍爲: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産業(不含房地産開發),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5)固定資産投資統計範圍爲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産項目投資及所有房地産開發項目投資。
(6)進出口數據來源于深圳海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數據來源于市財政局;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貸款余額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
(7)居民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
(8)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