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今後一個時期,重點發展居民和家庭、健康、養老、旅遊、體育、文化、法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教育培訓等貼近服務人民群衆生活、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生活性服務領域,推動生活消費方式由生存型、傳統型、物質型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這是我國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第一個全面、系統的政策性文件,是適應人民群衆消費升級需求、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全面提升規模、品質和效益的總體部署。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迅速,成爲國民經濟和吸納就業的第一大産業。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爲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産業10.8個百分點。
在世界經濟整體格局持續低迷的今天,中國在消費領域所噴發的強大潛力令世人震撼,國人在“雙十一”期間海嘯般的購物熱情更是全球矚目。一直以來我國增長模式都帶有以投資爲主導的突出特征,但2011年以來,增長模式出現了曆史拐點,消費貢獻率開始超過投資貢獻率,消費取代投資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生活性服務業如何滿足群衆消費升級的需求?知名財經評論員劉豔和知名消費問題專家趙萍進行了相關分析與解讀。
一、如何理解“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
“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實際上是一個新時代的特征,因爲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全面的、消費結構升級的變革階段。從過去生存型的消費向發展型消費,再向服務型、多元化的消費轉變,與我們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實際上是同步的。
二、生活性服務業領域寬、涉及面廣。這次國辦的文件提出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十個領域作爲重點。具體該如何落實?
生活性服務業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多元化,並且追求個性化。政府應該進一步在養老、健康、體育及文化等關鍵領域確立標准的配置。此外,要推動職業化的發展,要有更多人參與相關服務業技能的培訓,並制定出一個標准化的管理培訓體系。另外,還需要有一個長期性的、整體推進的政策性支持,包括財稅政策、土地政策以及金融服務政策等。
三、有專家說,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經濟不斷成熟的重要標志。未來我國生活性服務業的提升空間有多大?
生活性服務業的消費空間應該是非常大的。長期以來,我國的生活水平決定了人們的消費是以商品消費爲主,但是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前幾年增長比較快而且占比比較高的消費品,例如食品、衣著等的增速和占比都出現了下降,其中食品類占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每年下降大約0.5個百分點。雖然服裝的消費增長速度在加快,但是消費支出占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也在下降,服裝消費占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每年會下降大約0.3個百分點。總而言之,規模在增長,但是比重在下降,這就意味著商品消費對居民消費的重要性有所減小,這正是因爲服務消費的比重大大增加,人們在服務方面的消費支出和占比都在快速上升。
目前,服務消費的主要問題還是供給不足,例如健康、養老及家政等服務行業都有著非常好的前景。在人口老齡化以及全面放開二孩的社會背景下,需求肯定會非常旺盛,但是供給嚴重不足。此外,目前的服務行業,特別是生活性服務業的規模都很小,組織化程度也非常低,全國知名的、國際上有競爭力的企業非常少。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體育、文化等生活服務業的進入門檻都比較高,民營投資想進入卻必須面臨一系列前置審批等限制。因此,這一政策的出台對于未來從供給方面改革促進服務消費的增長創造了一個比較好的條件,有望平衡供求,降低服務消費的價格,最終使得老百姓在已有的收入水平下享受更多的服務。
四、2011年以來,增長模式出現了曆史拐點,消費貢獻率開始超過投資貢獻率,消費取代投資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對刺激消費有何作用?
發展消費服務業本身可以帶動服務消費的快速增長,從而優化我們的消費結構,使得未來消費的增長可以出現雙輪驅動的格局,也就是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齊頭並進,並且服務消費“短腿”的現狀也將得到改善。實際上我們促進服務消費的政策本身不僅會帶動服務消費的增長,也可以對占比已經下降的商品消費的增速的回落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例如養老消費可以帶動保健品、藥品以及老年服務設施類消費的增長,而這些消費都屬于商品類的消費。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這個政策的出台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一方面可以促進原來增速和占比比較低的服務類消費的增長,並保持其增勢。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服務消費帶動商品消費的增長,從而使得消費出現雙輪驅動的格局,同時也能對投資和進口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