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誕生在美國,卻成長于日本,憑借著辛勤的耕耘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根發芽,足迹遍布。它是全球首個便利店品牌,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便利店企業,它就是7-Eleven便利店。
在零售業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世界上只有兩種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由此可見7-Eleven便利店在零售業的地位之高。作爲一個管理全球門店達70000家,年營收一度超阿裏的企業,7-Eleven是如何在衆多新零售品牌崛起之時,頑強地堅守40多年,一直立于不敗之地的呢?
1963年,而立之年的鈴木敏文,也就是7-Eleven便利店的創始人不甘于每日重複著簡單而枯燥的生活,走出了生活的舒適區,跨行業來到了伊藤洋華堂從事零售業的工作。這對于他是一個挑戰,但同時也是一種難得的機會。
七十年代,日本經濟開始崛起,人們的消費水平也跟著升級,慢慢的大型商超開始取代了原來的舊式百貨,如何在這全新的領域中分得一杯羹就成爲了伊藤洋華堂的當務之急,此時已在零售業小有經驗的鈴木敏文就代替公司去到美國考察取經。
在這裏,他遇到了自己後半生的事業。當時美國南方公司旗下有個7-Eleven便利店,它的經營模式簡直給鈴木敏文打開了世界另一道大門,原來便利店還可以這樣經營。深感驚奇的鈴木敏文突發奇想,如果把7-Eleven引入日本,會産生什麽樣的故事呢?
于是他向美國南方公司申請了品牌授權,但沒想到品牌授權的要求竟會如此苛刻,要在8年內開出1200家店,更爲難的是公司因爲缺錢,也只能給鈴木敏文提供一半的資金支持,剩下的需要他自己想辦法。
爲了拿下品牌授權,鈴木敏文豁出去了,他押上了自己的全部積蓄,經過艱苦的談判才拿下了美國7-Eleven便利店的授權,順利的在日本落戶。
原本這麽積極的跟美國南方公司談判拿下7-Eleven品牌授權,就是看重了它的發展潛力。沒想到超乎鈴木敏文意料的是在日本開業之後,7-Eleven便利店的受歡迎程度比自己想象中的更高。
在日本得到迅速發展的7-Eleven很快就開出了幾千家連鎖便利店,甚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反過來吞並了7-Eleven母公司,上演了一場蛇吞象的經典案例,成爲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成功收購美國7-Eleven母公司後,日本7-Eleven開始了全球擴張的道路。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7-Eleven便利店在全球的門店達到了70000家,在2017年的年銷售額更是超過了3451億元,成爲了亞洲最大的零售王國。而此時的阿裏年營收才達到了2500億左右,被7-Eleven便利店甩在了身後。
一家傳統的零售便利店是如何在互聯網電商的沖擊下,不僅沒有敗下陣來,反而還做到了一度超越阿裏的業績呢?我想這跟7-Eleven的品質與服務是分不開的。在創始人鈴木敏文看來,顧客只會關心産品多不多,質量好不好,其他的都跟他們無關。作爲商店的經營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
也許也正是因爲這種經營理念,才能讓7-Eleven便利店走到了今天。而未來在新零售崛起的時代,7-Eleven便利店是否依然能傲視群雄,屹立不倒呢?
?
來源: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