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圳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紮實開展“城市質量提升年”工作,著力打造深圳質量、深圳標准,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實現“開門紅”。
一、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良好
(一)經濟穩定增長
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審定,一季度全市生産總值4584.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8.6%,增速高于全年預期目標0.1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7個、0.8個百分點,也高于2014-2016年同期水平,在珠三角及全國一線城市均居首位。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1.72億元,下降3.6%;第二産業增加值1780.66億元,增長7.4%;第三産業增加值2801.89億元,增長9.4%。
二三産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39.6:60.4調整爲38.9:61.1,三産占GDP比重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第三産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62.43億元,增長4.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4.39億元,下降1.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30.62億元,增長6.1%;金融業增加值749.32億元,增長15.0%;房地産業增加值410.85億元,下降7.9%;其他服務業增加值970.60億元,增長16.5%。
(二)規模以上工業保持平穩增長
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68.28億元,增長7.6%,增幅比1-2月提高0.5個百分點,與2015年、2016年同期持平,達2014年以來同期最大值,高于全國和全省0.8個、0.5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一季度,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爲1244.78億元和1091.84億元,增幅分別爲8.0%和9.2%,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4個和1.6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74.6%和65.4%。
(三)固定資産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
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産投資706.13億元,增長24.3%,增幅高于全國和全省15.1個、11.8個百分點,比1-2月提高1.8個百分點,創2005年以來同期新高。非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較快。房地産開發投資298.24億元,增長7.2%;非房地産投資407.89億元,增長40.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56.42億元,增長63.3%。第二産業投資增幅較高。第二産業投資123.89億元,增長74.6%;第三産業投資582.14億元,增長17.1%。尤其是由于大項目帶動,工業投資和工業技改投資雙雙大幅增長,投資額分別爲123.95億元、40.04億元,增幅分別達到74.7%和125.4%。
(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明顯回升
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2.63億元,增長9.1%,比1-2月提高1.0個百分點,創2014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批發和零售業1162.56億元,增長9.4%;住宿和餐飲業140.07億元,增長7.3%。商品銷售額6417.04億元,增長14.5%,同比提高9.6個百分點。前十大商品銷售類別中有九類實現正增長。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51.1%,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增長35.9%,書報雜志類增長25.7%,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8.0%,日用品類增長12.1%,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1.3%,服裝鞋帽針織類增長3.4%,通訊器材類增長1.7%,汽車類增長0.4%,金銀珠寶類下降0.2%。
(五)進出口實現由負轉正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5651.99億元,增長7.4%,增幅比1-2月提高3.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3.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3392.38億元,增長7.2%,增幅比1-2月提高3.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3.0個百分點;進口總額2259.61億元,增長7.6%,增幅比1-2月提高2.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5.0個百分點。
(六)規模以上服務業增勢良好
據調查,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不含金融、房地産開發、批零住餐等行業,下同)實現營業收入1198.9億元,增長17.5%,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主導産業驅動作用增強。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三大主導行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0.9億元、464.5億元和203.0億元,分別增長17.0%、26.1%和14.8%,拉動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6.4個百分點,合計實現利潤總額400.6億元,占全部規上服務業九成以上。
(七)財政收入增速回落,存貸款余額平穩增長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5.64億元,按同口徑增長10.9%,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回落;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10.01億元,增長171.1%。
截止3月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5707.69億元,增長11.0%;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2277.10億元,增長20.0%。
(八)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
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4%。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一降七升”,食品煙酒類下降1.3%,衣著類上漲5.6%,居住類上漲1.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6%,交通和通信類上漲2.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3.4%,醫療保健類上漲7.7%,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2.2%。
二、新經濟動能不斷增強
(一)新增企業增添新動力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新增960家,實現增加值57.63億元,增長33.2%,高于全市25.6個百分點;批發業新增1125家,實現商品銷售額973.55億元,增長44.1%,高于全市27.8個百分點;零售業新增140家,實現商品銷售額61.43億元,增長49.8%,高于全市43.5個百分點;住宿業新增17家,實現營業額1.09億元,增長53.4%,高于全市48.5個百分點;餐飲業新增74家,實現營業額3.22億元,增長11.3%,高于全市8.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新增877家,實現營業收入126.1億元,增長42.8%,高于全市25.3個百分點。
(二)新經濟助力經濟增長
新興産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四大未來産業)保持較好增長勢頭,實現增加值1853.88億元(已剔除行業間交叉重複),增長12.8%,高于上年同期的12.1%和上年全年的10.6%,占GDP比重達到40.4%,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加值936.39億元,增長11.2%;互聯網260.91億元,增長19.3%;新材料81.09億元,增長11.7%;生物56.56億元,增長14.9%;新能源118.64億元,增長18.0%;節能環保133.13億元,增長17.4%;文化創意505.32億元,增長8.2%;海洋産業93.84億元,增長17.3%;航空航天26.23億元,增長25.2%;生命健康16.27億元,增長7.5%;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119.52億元,增長19.6%。
新業態中195家供應鏈企業共創造增加值36.4億元,占GDP的0.8%;新增1356家商業企業共創造增加值53.8億元,占GDP比重1.2%。
新模式(主要是商業綜合體及大個體)創造增加值114.10億元,占GDP的2.5%,其中城市商業綜合體21.7億元,大個體92.4億元。
總的來看,一季度深圳經濟穩中有進,主要指標表現良好,爲下一階段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下一階段,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以”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爲統領,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紮實推進“城市質量提升年”工作,爭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排頭兵,推動整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附注:
(1)國內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爲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爲名義增長速度。
(2)2012年起,執行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GB/T?4754-2011),具體內容請參見國家統計局網站。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範圍爲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5)固定資産投資統計範圍爲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産項目投資及所有房地産開發項目投資。
(6)進出口數據來源于深圳海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數據來源于市財政委;?CPI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
(7)其他服務業是第三産業中除了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産業之外的其他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營利性服務業和非營利性服務業。營利性服務業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非營利性服務業包括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
(8)新興産業之間有交叉重複情況,但新興産業增加值合計數扣除了重複,因此各産業數據之和大于合計數。
(9)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