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介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消費,“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對外開放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央電視台記者:請問高部長,您剛才提到,去年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動力最強,貢獻最大,請您介紹有關情況,2017年的消費還會不會這麽火爆?
高虎城:大家知道,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三駕馬車”當中的投資和出口對經濟的拉動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這個局面到2014年發生了變化,2014年消費成爲國民經濟增長當中的第一驅動力,這個狀況已經延續了三年。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這一變化充分說明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經曆著曆史性的重要轉變,也就是說,朝著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方向在轉變。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比上年提升了4.9個百分點,消費動力還在不斷增強。
當前,我國消費品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爲五個重要轉變:
一是消費需求由滿足日常需求向追求品質轉變。高品質、多功能、智能型的産品日益受到追捧,比如2016年家庭轎車更新換代明顯加快,汽車銷售量超過2800萬輛,同比增長13.7%。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屬于家庭型的SUV型汽車,這種汽車各類品牌累計增長了44.6%。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增長了53%,純電動汽車銷售量增長65%。更令人注意的,二手車的交易量突破了1600萬筆,同比增長將近20%。
二是消費方式由單純的線下向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的轉變。随着電子商務发展,传统商贸企业积极开展了网络营销,新兴電子商務企业也在不断向线下拓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对消费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2016年网络商业零售额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6%。现在我们周围,無论在机关、企业,包括媒体朋友们当中,都在用手机支付日常的一些费用,用手机订餐,用手机网上约车等等,很难想象,没有“互联网+”,中国的流通业会是什么样的发展。
三是消費品類從商品爲主向商品和服務並重轉變。近年來,餐飲、家政、健康、養老等服務消費快速發展,如果以一場賽跑來比喻的話,服務消費出發雖晚,但速度已經明顯快于商品消費,大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以北京市爲例,2016年,服務消費已占消費總額的45%左右,增速高于商品消費3.5個百分點。
四是消費行爲從千人一面向個性、多元轉變。隨著我國城鎮化不斷發展,城鎮居民的消費行爲差異化越來越明顯,個性化、多品種、定制式的商品和消費越來越多。一段時間,我們的消費者反映,對線下出現的一些大型商業場所紛紛走到網上,有些商業物産出現閑置表示擔憂。現在更多看到線上線下融合出現新的發展業態,包括一些體驗式的消費,這都是非常體現個性化的總的趨勢。
五是消費理念從講排場、重攀比向綠色節約轉變。現在大家看到,高檔、天價的宴席越來越少,大衆菜、家常菜越來越多,豪華包裝曾經一度是我們商貿流通當中的頑疾,在我們風氣整頓之下,現在平裝、簡裝、大衆化、節約型、綠色型等産品和包裝迅速發展。一次性購物袋用得都很少,現在在超市當中自帶購物袋已經成爲一種風氣。我國消費市場的新特點和新變化,爲我們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內貿流通體制創新、進一步擴大消費,提供了新的機遇。
今年的春節黃金周消費市場確實是比較火爆,主要是商家促銷活動新穎豐富,商品消費提質升級。而且今年有個很大的特點是價格比較穩定,各地都組織了品質好、差異化的商品供應城鎮和鄉村地區,出現了各種春節集市、春節供應的豐富火爆的場面。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全國零售和餐飲業在春節黃金周期間實現銷售額8400億元,同比增長11.4%。
從供給側來看,我們的産品和服務供給與旺盛的市場需求還不能完全匹配,商品種類、服務門類還不夠豐富,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發展,我認爲“十三五”期間,消費仍將保持昂揚向上的發展態勢,對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還將進一步體現出來。今年預計全國消費還會呈快速增長的勢頭,我們將從強化創新驅動、深化流通改革、調整供給結構、優化消費環境等四個方面入手,著力補齊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環境差、供需結構錯配等短板,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升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