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尼爾森中國微信公衆號發文,深度剖析新冠疫情下零售商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以及疫情過後零售業的變革與機遇,尼爾森對全國重點零售企業以及逾一萬家傳統渠道食雜店店主進行調研。
尼爾森研究顯示,新冠疫情對零售商春節期間的經營影響呈兩極分化現象。受訪的零售企業中,42%表示銷售對比去年同期下滑,其中29%下滑顯著。相比之下,44%的零售商表示銷售增長,其中28%表示增長明顯。
分業態來看,大業態如大賣場/標准超市大部分表示銷售增長較好,頭部零售商依靠強大供應鏈表現不俗。小業態尤其是便利店增長趨緩,個護化妝品店及母嬰類專營店受到較大影響,但部分母嬰店由于積極拓展線上及社群營銷等滿足消費者疫情期間的需求,仍有明顯增長。
尼爾森研究顯示,新冠疫情下,部分品類備貨不足、物流配送困難和線上訂單配送人力不足是零售商遇到的三大主要挑戰。受訪的零售企業中,有62%認爲其前期部分品類備貨不夠充分、應急組織機制反應不夠及時;59%認爲某些品類采購成本上漲,物流配送困難,供應鏈承壓大;48%認爲門店線上訂單激增,到家配送人力不足。
展望未來半年的經營狀況,46%的零售商持樂觀態度,其中8%覺得未來半年經營狀況會非常好,此次疫情是挑戰也是機會,可以實現拐點超車。36%的零售商則對未來情況感到擔憂,認爲存在較大經營壓力。
大賣場/標准超市的側重點在以下兩方面:一、加速供應鏈布局規劃和自營能力建設,通過數字化轉型,在貨源保障、中台建設,物流時效等提升上中下遊綜合能力;二、全渠道經營拓展零售業務寬度,到家與到店深度融合成爲常態。
小型超市/便利店——社區生鮮小型超市將加快布局,便利店將持續精准匹配近場生活圈。60%受訪小業態零售商表示,疫情過後,將大力拓展線上渠道,到家服務/前置倉布局。便利店未來可望通過完善商品配置,加強便民服務,讓消費者感受到最後一公裏的品牌溫度,以增強顧客粘度。
對食雜店而言,側重點在于突破供應鏈瓶頸,發揮鄰裏中心作用。疫情期間,全國逾五百萬食雜店供應鏈接受了全面的考驗,60%的店鋪面臨缺貨,但僅有1.1%的店鋪從其它渠道或經銷商進貨,僅0.6%的店鋪轉爲從新電商渠道進貨,因此食雜店很有必要通過拓展本地供應商/經銷商渠道,加強與大型、新型數字化供應平台合作等方式,來突破供應鏈瓶頸。
對個護化妝品店及母嬰類專營店而言,側重點在于加速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持續推進營銷創新和社群運營,實現私域流量變現。疫情期間,非剛需的個護品門店銷售受到沖擊,但通過站外引流、站內帶貨等多種線上創新方式,可實現線上流量變現;部分線上線下融合較好的母嬰店較好地應對了沖擊,未來OAO模式(線上和線下雙店運營模式)價值將進一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