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深圳市商務局印發《深圳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計劃(2019-2021年)》,提出堅持消費升級與産業提質一體謀劃、市場優勢與時尚特質一體發掘、供給創新與需求創造一體推進、區域協同與要素聯動一體統籌,加快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深圳消費供給體系、需求結構、發展環境實現全面提升,力爭到2021年,全市消費貢獻度、業態創新度、品牌集聚度、時尚引領度、環境美譽度邁上新台階,基本建成立足華南、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計劃》提出,著力實施“十大行動”,將深圳建設爲消費創新的“全球重鎮”、國際品牌的“重要駐地”、中國制造的“世界櫥窗”、引領潮流的“時尚之都”,行動包括:國際化核心商圈創建行動、高端商業中心創建行動、特色商街創建行動、口岸商業帶建設行動、消費供給提質行動、消費業態創新行動、夜間經濟繁榮行動、消費促進推廣行動、國際化消費環境營造行動、消費改革攻堅行動。
深圳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計劃
(2019-2021年)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2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部署,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消费新动能,构筑新时代深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總體要求
堅持消費升級與産業提質一體謀劃、市場優勢與時尚特質一體發掘、供給創新與需求創造一體推進、區域協同與要素聯動一體統籌,著力實施“十大行動”,加快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深圳消費供給體系、需求結構、發展環境實現全面提升。力爭到2021年,全市消費貢獻度、業態創新度、品牌集聚度、時尚引領度、環境美譽度邁上新台階,基本建成立足華南、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消費創新的“全球重鎮”。平台商業、智慧零售、跨界消費等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打造一批智慧商圈、高品位步行街、夜間經濟示範街區和高端消費集聚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00億元以上,成爲全球消費創新版圖的重要一極。
——國際品牌的“重要駐地”。國際消費資源要素集聚力進一步增強,打造3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核心商圈、4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端商圈、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商業街區,成爲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目的地。
——中國制造的“世界櫥窗”。國內一大批知名企業品牌、商品品牌和服務品牌在深圳設立全球性、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艦店,成爲向國際社會全面展示中國制造品牌、質量、標准、信譽的重要窗口。
——引領潮流的“時尚之都”。深圳消費電子、服裝、珠寶、鍾表、眼鏡等時尚優勢産業加快發展,“設計之都”“時尚之都”影響力顯著提升,成爲創意迸發、名牌彙聚、引領潮流的全球時尚消費高地。
二、重點行動
(一)國際化核心商圈創建行動
1.羅湖核心商業區。沿布吉河岸新型消費發展軸構建“一河六圈”消費格局。加快蔡屋圍片區城市更新,建設一批國際級的商業地標。推進東門商圈升級改造,融合深圳曆史、文化底蘊和新興商業,創建國家級高品位步行街。在人民南商圈集聚醫療美容、生命健康領域高端機構,大力發展健康消費、美麗消費。規劃建設綠道-廊道-河道-步道無縫銜接的慢行消費徑,推動各大商圈互聯互通。(羅湖區政府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配合)
2.福田中心商業區。結合廣深港軌道交通樞紐站、天元商業中心建設,合理規劃開發地下空間。加快建設福田“中軸雲廊”,實現沿線各商業區互聯。實施交通及空間環境提升、景觀照明提升、市容環境“淨美優”“詩書禮樂”等行動,加強文化設施與周邊商圈的聯動,提升對高端商業要素的磁吸能力。(福田區政府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配合)
3.後海灣超級商業區。結合後海超級總部基地建設,推動後海中心商業區、歡樂海岸、深圳灣萬象城等重點商業空間有機銜接。強化商業與文化、旅遊、休閑互動,規劃布局一批新文化地標,提升商圈文化活力與濱海品味。(南山區政府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配合)
(二)高端商業中心創建行動
4.龍崗東部商業中心。加快東部超級CBD規劃建設,圍繞“三館一城”和世貿中心、萬科廣場、珠江廣場等重點區域引導品牌集聚,打造面向深圳東部、輻射周邊城市的綜合商業中心。(龍崗區政府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配合)
5.寶安中心區商業中心。在國際會展中心、國際藝展中心建設中融入高端商業元素,挖掘高淨值人群消費潛力。積極開發濱海休閑、旅遊觀光項目,加快推動濱海文化公園項目建設,打造集“濱海+文化+休閑+購物”于一體的黃金商旅樂購海岸線。(寶安區政府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配合)
6.深圳北站商业中心。强化龙华商业区与北站商务区的资源互通、协同联动,构建以地铁4号线为轴,串联北站、红山、龙华等三大商圈的“一带三圈”商业发展布局,打破各商圈独立发展、同质化发展的旧格局,引导其主题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协同互补、共生多赢的崭新格局。(龙华区政府牵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配合) ?
7.粵東沿海經濟帶新消費中心。圍繞深汕特別合作區沿海綜合發展帶、濱水特色景觀帶、沿山生態發展帶,重點發展郵輪遊艇、海濱旅遊、文化創意、康養度假、生態休閑等産業,打造山海旅遊特色品牌。加快推進赤石康養休閑谷、小漠灣文化旅遊創新小鎮、百安漁港等項目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康養度假一站式目的地和深圳商業消費新增長極。(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配合)
(三)特色商街創建行動
8.消費電子特色商街。充分發揮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品牌效應,統籌片區城市更新,吸引消費電子領域創新性企業集聚。聯動“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展示交易中心”,加快名品名店名街集聚,引進一線消費電子品牌,構建集批發零售于一體的國際消費電子展示交易平台和全球消費電子新品首發地標。(福田區政府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配合)
9.時尚特色商街。發揮深圳産業優勢,打造若幹個特色商業街。推動珠寶、鍾表、眼鏡、時裝、婚慶等時尚産業資源在水貝彙聚,打造水貝時尚商業街。改造提升橫崗眼鏡城,打造集高端眼鏡研發設計、生産、展示、交易、體驗、文化、旅遊于一體的時尚之城。實施“百家名店”計劃、消費中心建設行動計劃,將大浪時尚小鎮建設成時尚總部聚集、設計師彙聚、品牌荟萃、活動豐富、消費活躍的時尚産業特色小鎮。加快建設光明“時間谷”中瑞法創新特色小鎮,引進瑞士和法國企業品牌亞太總部入駐,打造鍾表時尚聚集區。(羅湖區政府、龍崗區政府、龍華區政府、光明區政府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配合)
10.濱海風情特色商街。推動太子灣郵輪母港區和海上世界聯動發展,建設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爲一體的國際濱海特色商街。大力推進大、小梅沙片區升級改造和馬巒山區域、大鵬半島舊村落保護性旅遊開發利用,加快環龍岐灣濱海國際旅遊度假區、金沙灣國際樂園、大鵬所城旅遊區、新大旅遊項目等落地建設,打造若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東部濱海旅遊休閑商街。(南山區政府、鹽田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牽頭,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配合)
11.文旅創意商街。以世界之窗、中華民俗文化村、歡樂谷主題公園和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等資源爲支點,打造商旅文融合發展特色商圈。依托觀瀾客家文化旅遊、匠人手工創意和自然生態資源,建設觀瀾文化旅遊小鎮。加快原公明老街特色曆史建築的維修、複原,推進嶺南建築展示館、華僑文化陳列館等文化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發展多功能特色步行街。(南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光明區政府牽頭,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配合)
(四)口岸商業帶建設行動
12.創建羅湖、沙頭角國際旅遊消費示範區。加強深港合作,高品質打造集文化旅遊、免稅購物、現代服務業于一體的羅湖、沙頭角國際旅遊消費示範區。加強中英街與沙頭角口岸、鹽田綜合保稅區聯動,拓展進口商品展銷、保稅延展等消費新業態。(羅湖區政府、鹽田區政府牽頭,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口岸辦、深圳海關配合)
13.構建沿深圳河口岸消費帶。推動河套C區與福田保稅區聯動協同發展。加快皇崗口岸改造重建,打造深港邊境購物中心,滿足高端消費需求。統籌推動沿一線快速路規劃建設、深圳河治理、沿深圳河綠道建設,串聯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蓮塘口岸,打造沿深圳河口岸消費帶。(福田區政府、羅湖區政府牽頭,市商務局、市口岸辦、深圳海關配合)
14.打造環深圳灣口岸超級商業走廊。強化環深圳灣陸海口岸聯動,推動深圳灣超級總部商業區向周邊各口岸區域延伸。加強口岸與慢行交通系統的銜接,加快推進公共交通樞紐建設,推動引入地鐵13號線,優化深圳灣旅遊消費購物交通環境。(南山區政府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口岸辦、深圳海關配合)
15.推動離境退稅和免稅業務發展。合理規劃全市離境退稅定點商店布局,在現有基礎上新增一批離境退稅定點商店,探索在機場口岸的基礎上逐步拓展離境退稅口岸範圍。謀劃設立市內免稅店,建立以市內免稅爲主、多種免稅店載體疊加的新型商業範式。(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口岸辦、深圳市稅務局、深圳海關)
(五)消費供給提質行動
16.提升消費品供給水平。鼓勵消費電子、服裝服飾、家具裝飾、高端鍾表、黃金珠寶、眼鏡等企業對標國際一流標准,提升産品性能、款式設計、工藝水平。落實國家降低進口商品總體稅率部署,鼓勵大型零售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采購中心、直采基地,擴大需求集中的特色優勢産品進口。深入開展供應鏈創新應用試點,爲消費品進口提供一體化綜合服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深圳市稅務局)
17.擦亮“深圳智造”名片。實施“一區一品”行動計劃,鼓勵各區培育差異化的特色消費名片,打造南山手機、水貝珠寶、橫崗眼鏡、寶安機器人、坪山新能源汽車、光明鍾表、龍華服飾等一批區域制造品牌,從而形成我市獨有的消費文化。依托深圳優勢産業,培育一批代表深圳水平、彰顯深圳特色的“深圳手信”“深圳禮物”“深圳老字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18.打造“全球名品”櫥窗。鼓勵企業在深布局全球總部、亞太總部、大中華區總部,設立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結算中心、運營中心,加快建設國際品牌的“重要駐地”。支持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深設立全球性、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艦店,打造國內品牌“世界櫥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六)消費業態創新行動
19.打造“新零售”发展高地。在现行引导基金政策框架下,按市场化方式设立新零售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智慧零售业态发展。加强与消费领域知名创新型企业对接,引导其在深圳布局新零售项目,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智慧商圈(街)、商店和集市。举办中国(深圳)智慧零售大会,推动成立新零售产业创新联盟,打造若干新零售创新发展平台,支持智慧零售數據服务中心、智慧零售产业服务中心建设。鼓励新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促进智慧零售服务商提升建设运营质量。(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20.提升“新消費”引領能級。大力發展主題文化旅遊、健康旅遊、體育旅遊、創意民宿等新興業態,激發各層級消費需求。結合新會展中心、新藝展中心建設,合理規劃商業面積,利用展會帶來的巨大客流,實現會展業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拉動消費增長。創新太子灣郵輪母港、大鵬新體育海洋運動中心運營,爭取開展粵港遊艇兩地牌照試點。爭取設立東部海上進出口岸,謀劃建設大鵬國際遊艇旅遊自由港。引導會商文體旅聯動,鼓勵購物中心、大型百貨等調整業態布局,形成文化、藝術、教育、餐飲娛樂、體驗和零售多業態聚合的新型複合消費業態。(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大鵬新區管委會)
21.推動傳統商業創新轉型。按照“市區聯動、分類施策”的原則,積極推動各類商品市場轉型升級,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輻射力和影響力的現代化、多功能專業市場。引導傳統商超努力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定制化服務商等轉型。加快綠色商場建設,倡導綠色消費理念。支持商超企業加強與我市對口扶貧地區的産銷對接,推動當地綠色農産品入深銷售。(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七)夜間經濟繁榮行動
22.打造一批夜間經濟示範街區。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商業網點布局和城市管理規定,在全市出台支持夜間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規劃新建和改造提升等手段,在每個區打造1-2條“夜間經濟示範街區”。針對夜間經濟特點,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水電氣供給、食品安全、交通等配套管理措施和服務功能,切實提升服務夜間經濟發展的管理保障水平。(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23.舉辦常態化特色體驗活動。對由政府牽頭在“夜間經濟示範街區”內統一組織開展的各類活動,適當放寬管制。活動舉辦期間,在不影響交通、環境、秩序的情況下,鼓勵沿街商戶利用門口街面、附近廣場開展推廣促銷活動。鼓勵企業在重大節假日和店慶等節點,結合燈光秀等夜間活動,舉辦“68小時不打烊”、創意集市等夜間活動。(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市公安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24.培育多元化夜間消費模式。結合深圳城市風貌、曆史、人文特色和體育活動,在各大商圈策劃組織各類體育賽事、演出、展覽等品牌文化體育活動。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用好濱海旅遊資源開展“深圳黃金海岸旅遊節”“大鵬國際戶外嘉年華”“海上看深圳”“沙灘音樂節”等活動,培育多元化夜間消費模式,延長遊客消費時間,挖掘消費潛力。(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市公安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八)消費促進推廣行動
25.打造“鵬城八月歡樂遊購”城市名片。每年八月定期組織“鵬城八月歡樂遊購”活動,組織全市各區、各大協會、各大商圈、品牌企業共同參與策劃各類活動,利用全媒體資源圍繞深圳品牌、深圳制造、深圳服務等開展集中宣傳,將其打造成全球知名的旅遊購物活動,成爲深圳的靓麗名片。制作“深圳消費地圖”,在全市重要商業街區、旅遊景區、賓館酒店、遊客中心以及口岸、機場、高鐵等交通樞紐投放。設立“深圳手信(禮物)”精品館,向消費者推廣深圳優勢産品和時尚消費理念。(市商務局牽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各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配合)
26.奏響“遊購結合”的城市“變奏曲”。參考國際先進經驗,策劃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動和賽事。辦好深圳時裝周、工業設計大展、國際鍾表展、國際珠寶展等時尚領域重點展會,強化“時尚之都”形象。繼續辦好高交會、文博會等大型國際性活動。進一步擴大中國杯帆船賽、深圳國際馬拉松、WTA深圳公開賽、籃球世界杯等高水平國際賽事影響力。辦好磨坊深圳百公裏、迎春花市等具有深圳特色的品牌活動,讓更多海內外消費者關注深圳、了解深圳、向往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九)國際化消費環境營造行動
27.打造國際化商業氛圍。實施公共場所國際化標識改造工程,規範設置中英文雙語導視標識標牌。在主要商業區和旅遊景點建設200個遊客服務中心,加快實現商圈、景區(點)、機場、車站、賓館等主要消費場所免費WiFi全覆蓋。在核心商業區推廣智能停車引導系統,解決商業集聚區停車難問題。(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28.加強消費誠信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用獎懲聯動。推行“笑臉餐廳”“誠信商戶”等公開標識制度,在羅湖東門等核心商圈試點建立商戶“誠信聯盟”,在重點消費領域打造一批放心消費單位。探索對經營者處理消費者投訴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發布消費維權信用指數。支持社會團體制定達到國際一流標准水平的團體標准,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引導行業組織開展誠信自律等行業信用建設,完善消費者、消費者協會、行業組織、新聞媒體多方參與的市場監督機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9.完善消費品質量監管體系。堅持預防爲主、防範在先,在食品藥品、嬰幼兒用品等重要商品領域率先構建産品質量全程追溯和風險監控體系,實現産品供應鏈全程可追溯、可監管。實行企業産品質量監督檢查結果公開制度,加強違法失信行爲信息的在線披露。健全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缺陷産品強制召回、嚴重失信企業強制退出機制。鼓勵消費者組織、第三方機構通過開展産品質量比較試驗、綜合評價、體驗式調查等方式進行産品質量社會監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30.健全消費者保護機制。暢通和拓寬消費者投訴熱線,建立統一、便民、高效的消費申訴和聯動處理機制,力爭實現投訴全處理、全回訪。推動大型商超、品牌連鎖、購物中心等具備條件的經營主體實行消費糾紛先行賠付制度。依托全市線下遊客服務中心建立消費者投訴受理服務體系,建立小額消費糾紛快速裁決機制,構建政府部門、社會組織、行業協會、新聞媒體、司法機關多元共治的消費維權體系。(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十)消費改革攻堅行動
31.破除促消費制度障礙。進一步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准入,鼓勵社會資本逐步進入文化、教育、養老等重點領域。實施“一照多址”“一證多址”“證照分離”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施生活性服務業“一區一照”登記注冊辦法,進一步壓縮食品經營許可審核時長,促進連鎖經營發展。引導商場商家在商業用地紅線範圍內,依法依規開展推廣促銷活動。引導公共空間管理機構加強對無人零售等新業態進社區、進公園、進學校、進醫院、進産業園區的支持。(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32.強化消費金融支撐。引導社會資本設立消費領域股權基金、創業基金、産業基金,投向新消費關鍵領域、重點區域、薄弱環節和應用示範項目。鼓勵商業銀行開發符合消費型經濟特征的融資産品,大力發展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等創新型融資方式。鼓勵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成立消費金融機構,在做好風險防範的前提下開發更多適應新消費趨勢的消費金融産品。引導信用擔保機構加大對消費型企業貸款的擔保支持力度。(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33.探索消費統計創新。研究制定服務消費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統計分類,完善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培訓、廣播電視等重點領域服務消費統計監測,研究建立較爲全面反映服務消費發展水平的統計指標體系。建立統計、商務部門消費統計會商機制,協同開展對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跟蹤分析,提高對消費發展趨勢的研判能力和服務能力。(市商務局、市統計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挂帥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研究部署創建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重要政策、重點任務。市商務主管部門加快建立完善市區之間、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的聯動推進機制,構建科學有效、落實有力的工作體系。
(二)做好資金保障。
市财政加大对以上“十大行动”重点项目的支持,在深圳市促进消费提升扶持计划中安排资金对相关项目进行资助,具体操作规程由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适度调整電子商務、物流、会展、品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产业资金支持范围和重点,更加注重对消费领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平台的支持;加大消费领域、商贸流通等方向项目储备力度,支持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和创新型企业发展。
(三)開展試點示範。
支持有條件的區主動在財政、金融、人才、技術、標准化及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示範區,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四)抓好落地實施。
各區、各部門根據發展實際需要,加快研究制定本區域、本領域的具體實施方案,盡早在全市形成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