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戰略的“四要”解讀:一定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要圍繞民生擴內需、要與投資找到結合點,要和擴大外需相互促進——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5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22日舉行吹風會,《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和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解讀《報告》有關情況。孫國君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擴大內需是中國一直堅持的戰略舉措,今年的《報告》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要多角度、綜合地去看待認識擴大內需的內涵和意義。
孫國君指出,擴大內需是中國一直堅持的發展經濟的舉措,關于擴大內需的戰略以前提出過,2000年《報告》第2條整個部分就講“堅持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這是在“九五”時期。到2011年,在“十二五”的時期,又提出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我們實際上是一直在堅持擴大內需,因爲擴大內需是一個人口大國的特有優勢,它可以爲經濟增長提供穩定支撐。
在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60%。我們今年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從理解的角度來說,不是簡單說因爲需求不足就要擴大內需。從我的理解角度,大概有以下四點。
一是擴大內需一定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能滿足需求的升級,也能創造需求。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以後,很多居民對中高端産品的需求增加了,生産供給也要跟進,擴大內需也需要整個産業供給體系同步升級,使經濟進入高水平的動態提升。
二是圍繞民生擴內需。如果僅爲擴內需而擴內需,就失去了意義。發展是爲了改善民生,擴內需的終極目標也是改善民生,這是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體現,整個擴內需是圍繞著民生來做文章的。
三是消費和投資的結合點上,整個投資要圍繞著擴大消費,找到一些結合點來推動,包括“兩新一重”等等。
四是擴大內需和擴大外需相互促進。大家很容易産生誤解,認爲有內需就不要外需了,實際上不是這樣。我們現在進出口總額已經占到GDP的30%左右,內外需兩個市場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中國擴大內需的市場是面向世界的大市場,擴大內需的最終目標不僅是給國內的企業帶來福祉和機會,也能給各國企業帶來機會,中國擴大內需走到今天具有更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