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7年,江門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8年的489?.34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159?.06億元,每年增速均超過10%。十年之間,江門商圈的位置也在變化,新一佳港口路、益華百貨到彙悅城以及萬達廣場,江門商圈在向北移。京東、天貓,電商盛行,對江門實體商業提出新的挑戰。
????站在2017,回顧過去十年,南都作爲見證者,親曆了江門消費市場的巨變,商業中心的位移,商圈消費人群消費價值的改變。十年,只是一瞬;十年,定格巨變。今天,南都以十年爲軸,以空間爲緯,以數據爲點,書寫一部江門消費升級史。
????零售總額增長至千億元
????據江門市統計局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江門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有489.34億元,到2016年達到1159.06億元,2017年前七個月額度已經達到721.91億元。
????不過,縱觀十年的消費市場,增速呈現逐漸放緩趨勢,具體消費種類也有差別。在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的時候,每年增速同比最高達到19.5%,最低也有17%,但是到2015年、2016年後,每年增速同比只有12%左右,速度明顯放緩。
????另外,2016年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首次超過城市。如2008年,江門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9.34億元,增長19.5%。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274.66億元,增長21.2%;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14.68億元,增長17.4%。此後一直到2015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每年增速一直高于農村,但是到2016年,江門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79.82億元,增長11.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79.24億元,增長12.5%。很明顯,隨著時間的變化,農村消費品零售增長速度超過城市。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增長和下降類別也有明顯的區別。2008年,糧油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4.5%,肉禽蛋類增長達1.8%,服裝類增長8.5%,汽車類下降17.4%,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5.7%,日用品類增長30?.7%,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12.6%,通訊器材類增長601.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87.2%,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了12.4%,家具類下降了18.2%,化妝品類增長18.7%,金銀珠寶類增長6.7%。
????到2016年,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比上年增長21.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9.9%,化妝品類增長3.3%,金銀珠寶類增長25.1%,日用品類增長19.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6.7%,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下降0?.6%,書報雜志類下降11.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1.3%,中西藥品類增長7.0%,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9%,通信器材類下降62.2%,石油及制品類下降1.1%,汽車類增長17.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19.2%。
????消費商圈北移
????舊商圈的出路在哪?
????新一佳港口路、地王廣場再到益華百貨,江門人似乎多年來都已經習慣這些商圈,但一切在2014年被打破,彙悅城、江門萬達廣場相繼開業,江門人氣瞬間往北聚集。其實,這一切早就已經埋下伏筆,隨著北新區樓盤建設推進,北新區商圈的形成只是時間問題。只不過,當北新區一個個大型的商圈綜合體開業之後,人們才慢慢發現,曾經的繁華商圈已成昨日煙雲,好似有些傷感,只是坐車路過時,向晚輩講述當年如何如何。
????南都記者在與多位江門商業資深人士交談中了解到,在珠三角城市中,江門的最大劣勢是外來人口少,這導致在商圈變遷中,新建商圈的興起過程,就是原有商圈的衰落之路。隨著人口,尤其是中産階層往北新區聚集,形成彙悅城、萬達以及奧園等一系列商業綜合體。但是原有的繁華之地,如新一佳港口路如今門前冷清,超市、大賣場相繼撤走,“轉讓、出租”成爲門店前最常見的標語。
????人口往哪裏遷,哪裏將成爲最新的商圈,遷出的舊城區,沒有新的人來入駐,原有的商業生態逐漸失去平衡,好像只剩下倒閉關門的出路。但是,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新商圈代表的是時尚和現代的外貌,那麽舊商圈就是城市曆史的肌理,即使舊商圈的衰落無法阻止,至少讓其保持一份體面,這關乎城市的尊嚴。
????電商沖擊?實體商圈的挑戰
????江門一位商場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調侃道,“我們已經淪爲顧客的試衣間。”只看不買,只逛不消費,將商場當成體驗店,這在電器等標准化産品中,體現尤其明顯。在江門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江門市社會消費品零售,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2008年,江門市通訊器材類增長601?.3%,到2016年,通信器材類下降62.2%,如果說2008年是觸屏手機流行開始,到現在手機通訊設施已成爲常態,通訊器材有些下降還可以理解,但是一年下降62.2%,這就不能不讓人深思。像蘇甯等連鎖巨頭,當年還是豪言壯語要在江門大幹一場,可不久便關閉多家門店,可以說是步步後退,從網絡發力蘇甯易購。
????電商盛行,購物方便快捷,甚至實惠,但是對于三、四線城市的商業生態而言,它就像一頭猛獸,將原有的商業生態破壞掉,原有的業態平衡被打破,電器、建材、家居以及日用品都從遠方寄過來,當地的商業綜合體如何應對,餐飲、遊玩,商圈體驗類的服務越來越多,購物似乎慢慢淡化,以便和電商區分。
????消費品質要求提升
????十年之前,也許有一個可以逛的大超市,已經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而如今,人們到商圈,購物已經不是最主要的,講究的是一種體驗。超市、美食、遊樂設施、影院,商業體的業態越來越豐富多樣。
????以電影院爲例,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江門市已建成數字影院34家,影廳164個,其中IM?A?X廳2個,銀幕164張,觀影座位總數達到24994個,比“十二五”之前增長了3倍多,而去年江門電影票房市場比2015年增長超過10%。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電影總場次23?.8472萬場,觀影總人次爲515.1348萬人次,電影票房總收入爲1.6億元。而2016年全市實現電影總場次33.1128萬場,觀影總人次達到639.37萬人次,電影票房總收入達到1.87282億元,位列全省第八。
????另一個細節是,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十年前,江門人出行的主要工具可能還是摩托車,但是現在,出行方式發生改變,消費商圈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從新增汽車數量來看,2008年突破2萬輛,2009年突破3萬輛,2010年突破4萬輛,2013年突破5萬輛,2014年突破6萬輛,2015年突破9萬輛,2016年突破10萬輛,這是有史以來江門年新增汽車數量首次突破10萬輛,截至2016年年底,江門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60萬輛,達62.88萬輛。商圈體驗,停車是否方便成爲一種標准。對于商業體的服務水平要求也在提高,像海底撈進入江門,江門商業體必須主動求變,給市民帶來滿意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