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突襲,商業無疑成爲了其中受影響最深、最直接的領域之一。于短期而言,疫情對市場主體經濟的負面影響還是較大的,尤其是對零售、消費服務、餐飲娛樂等聚焦個人消費的相關産業。而購物中心正是這些商業模式的集合者。
如今天氣回暖,除湖北以外的城市正在緊密籌備複工,許多購物中心也已恢複營業,嚴陣以待,准備好迎接第一批走出家門的消費者。而在經曆了這次疫情的沖擊後,購物中心又將如何進行商業布局或重視哪些曾經忽略過的環節呢?
01 增加与商户间的联结
疫情爆發後,許多的購物中心第一時間站出來宣布了租金減免這一政策。受疫情影響,娛樂、文化、教育等多個業態的慘淡經營可能促使很多品牌商家做出撤店的計劃或直接倒閉,而購物中心與商戶的關系可能也需要在這一時期有所轉變,從過去單一的租賃關系轉換爲夥伴關系,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一起抗過這場大的戰“疫。
拿教育業態來說,線上教學平台成爲了疫情期間的一批“爆款”。猿輔導、網易有道、學而思網校等平台紛紛抓住機遇提供免費課程,極大的降低了獲客成本。但宏觀來看,這樣的轉換,勢必會對未來線下實體教育培訓機構形成較大的沖擊。除商戶品牌自身努力適應行業的轉變外,購物中心也應同時協助商家做好線上線下的用戶聯動、跨界聯盟、精准營銷等相關工作。相信自此以後,購物中心跟商戶之間的關系,或會較過去更加和諧,聯結也更加緊密。
02 强化保健意识 营造安全消费环境
疫情過後,消費者對于購物環境的要求一定會比過去更加嚴格,因此安全、健康仍會是2020年線下商業考慮的首要因素。
針對衛生防範工作,各購物中心需要在以往保潔的基礎上,完善、強化商業自身的“保健”意識。做好公共空間的病毒消殺、衛生用品配置、進店客流的篩查、封閉空間的通風等事宜,尤其是對電梯間、電梯扶手、衛生間、母嬰室、新風空調機組、停車場、消防通道及各店鋪公共區域等高頻接觸空間,從根本上解決消費環境的隱患,而非流于形式。
從硬件設施上來說,對室內空氣系統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如蘇甯廣場等購物中心,就加強了對新風和排風的安排,采用了室內微氣候監測系統,能夠准確測量廣場內部溫度和濕度,並根據輸入指數進行自動調節,打造降低病毒活性的溫濕度環境,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除此之外,作爲集中式商業,購物中心更應利用科技手段兼顧起對人流健康的全方位監測、防控責任,做到防疫工作的透明化、及時化,並多渠道對外及時傳遞,努力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休閑、消費場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对关于商业环境调研的过程中,ESH工程师一职频繁的出现在了视野之中。经初步了解后发现,EHS是环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是从欧美企业引进的一种管理模式,体系旨在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彻底消除各种事故、环境和职业病隐患,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环境污染和职业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改善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业绩的管理方法。由此看来,这样的工种在未来线下商业的进程中,或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寄予更多的关注。
03 落实到“人”加强应急技能培训与演练
通風換氣、場內消殺、只是切斷傳播途徑的舉措,而要從源頭上防範風險,關鍵在于“人”。在疫情爆發前,購物中心對于保潔人員的監測、管理,或許還沒有達到一個能夠遊刃有余處理防控疫情的高度。而在此過後,危機意識將裹挾著購物中心前進,壓縮了可能需要多年去培養的憂患意識,針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也會較從前有一個大的改善。
在疫情結束後,防疫預案、24小時值班等聯絡機制可得以延續,並成立購物中心內部的衛生防疫小組,定期做好人員檢查、環境消殺以及防疫物資籌備(應急口罩、防護服、防毒面具、護目鏡)等工作,來從容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防患于未然。
04 融入健康理念 增添绿色大空间
疫情爲人們科普了一個新的詞彙,那就是“氣溶膠”,看不見的細菌、病毒,在封閉的室內空氣環境下、在高密度人流下,或許並不能保持一個自然的流通。因此疫情過後,人們在一定的時間裏,肯定會加強對于自身的保護,從而改變以往的消費方式,有意的選擇一些場地開闊、生態環境更好的商業進行消費。
積極切入健康環保的主題,著力打造符合時代潮流的“健康商業”或許是未來新入市購物中心定位,與順應城市發展需求的存量商業升級改造的首選方向。一方面環保綠色的空間環境,如屋頂花園、下沈式廣場,水上公園、主題樂園等場景的打造,能夠滿足消費者體驗感的需求,另一方面,開闊舒適的氛圍,能給購物中心封閉或單一的內置空間,增加更多開放、自然、時尚、藝術的感覺。
泰国的CentralFestival EastVille购物中心就经常被当做一个很好的范例出现在商业空间规划的讨论中。在建筑形态上,其采用“集中式商业+立体街区”巧妙地组合了室内与户外的空间,利用装置艺术及绿植,将半露天的开放空间打造成了户外花园,不仅美观,且起到了天然空气过滤器的作用。
05 “健康经济”或将成为热门业态
經過這次疫情,人們終于發現“最大的競爭力”其實是自己的身體,對于健康一定會越來越重視,疫情的風波將深刻地改變國人對醫療健康的認知,重新定義個人消費投入的版塊。
從大的趨勢上可以預計,“健康經濟”將成新的熱潮,其中醫療服務、醫養防護用品、養生保健、心理疾病,運動健身類、康養類的業態均可以納入大健康業態的範圍,消費的需求或將促使購物中心重視起對這一部分業態的布局。
06 快速推进数字化进程
“用戶足不出戶,也是爲抗疫做貢獻。”這句用來形容疫情期間的複工複學再合適不過。在疫情防控中,互聯網、5G等信息技術凸顯出其優勢,快速推進數字化進程成了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行動指南,購物中心也不例外。
爲了謀求生存,各大購物中心在疫情期間充分利用微博、公衆號、朋友圈、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進行宣傳導流,通過直播帶貨、小程序賣貨、社群營銷、VR實景逛店等多種形式爲商戶搭建一個個賣貨平台,同時也建立起了一套適用于疫情期間的線上經營體系。
平台的搭建,離不來會員和大數據分析系統在平時對于購物中心客群的維護與積累,在目前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下,購物中心都需要深化運營,才能保證自身項目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疫情的爆發,其實是壓縮了購物中心從數據搭建到其落地的進程。
大數據參與決策能夠幫助商戶找准消費痛點,及時應對消費需求的變化。小程序和APP的後台銷售數據,可以及時提醒商戶補貨或清理庫存。商戶在數字化方面的銷售轉化和服務能力,影響著整個購物中心數字化賦能銷售的整體效率和體驗。
商場重視起數據化分析的基礎優勢,在未來的經營中,可針對客群分析和管理,更加精准的面向消費客群定制個性化營銷方案。加強業態之間以及品牌之間的合作,給予核心優質會員群體開展定制化服務、跨界聯動營銷等,以剛需業態帶動周邊體驗業態的消費恢複。
07 线上线下“双融合”
有經濟學家預測,購物中心不同于虛擬購物平台,其獨特的場景體驗功能難以被線上購物代替,在疫情結束後,消費者壓抑的購物欲得以快速釋放,實體商業將迎來觸底反彈。短期而言,線上經營是拓寬銷售渠道,拉動銷售增長的“戰時”經營策略。而從長期來看,線上積累的平台用戶對于賦能發展會員體系、做好購物中心私域流量的管理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線上平台的發展,加速了實體商業互通互融的進程,在疫情之後,這種方式將得以延續,而另一方面,實體商業也應更加強化體驗感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回歸商業的本質,深入分析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提前布局相關業態和品牌的升級換代,爲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更好的購物體驗。或許只有推進以線下體驗爲主,以線上服務爲輔的雙線融合,才是未來購物中心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