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6-16????? 来源: 第一財經日報
????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出口同比銳減近300億美元。如何開拓新市場來保持穩定的生産,成爲廣東省政府和外貿企業共同面對的難題。
業內常言,100家企業搞生産,可能100家都能成功,但100家企業做品牌和零售,成功的往往只有1家。從工業模式到商業模式的轉型,其中潛在無限的市場風險。爲幫助企業轉型升級以及跨越內銷障礙,廣東省政府出錢、出力來爲外向型企業轉內銷鋪路,繼“廣貨北上”一系列活動之後,還將于本月18日~20日在東莞舉行首屆廣東外商投資企業産品(內銷)博覽會(下稱“內博會”)。
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劉曉捷在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這種由政府來籌備的內銷博覽會模式在全國各省市中屬于首創,政府出資爲參展企業提供免費標准攤位,還讓客商享受免費住宿和交通的待遇,屆時廣東省政府和商務部還將聯合在現場調研企業轉內銷所遇到的難題以及尋找解決方法。
3500種出口商品首次內銷
據海關統計,今年1~5月,廣東出口1253.9億美元,同比下降18.5%,比去年同期減少284.9億美元。面對國際市場萎縮,不少加工廠希望通過拓展內銷市場來減輕出口的壓力。
劉曉捷談到,目前展會籌備情況進展順利,各項工作已基本就緒,九大類上萬種參展商品中,約有33%,即3500種是第一次出現在內銷市場上。
據統計,內博會共有展位2378個,報名參展企業1181家,其中,服裝鞋帽類企業274家、占23.2%,爲第一大類。
截至6月10日,已有4362家的采購商8895人報名參加內博會,包括家樂福、沃爾瑪、特易購等跨國大型超市和廣百、友誼商店等國內知名百貨公司。
廣東省外經貿廳副廳長吳軍昨日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廣東從事加工出口的外商投資企業有大約5萬家,之前這些企業極少涉及內銷。今年幾個月來不少企業訂單減少近四成,必須尋找新的市場來穩定生産,因此這次報名的企業很踴躍,由于種種條件限制只能選擇1000多家企業參展。
“这些企业往往只有国际市场经验,因此我们尝试搭建一个平台令这些企业迅速了解国内市场的渠道、规则等,帮助生产企业理顺国内销售渠道,接下来企业主要还是靠日常的渠道进入内销市场。” 吴军说。
廣東省經貿委市場處處長羅房樞還表示:“國內市場消費暢旺,1~5月廣東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每月都有增長,廣東消費能力強、水平高,很需要,也完全有能力消化部分出口商品。”他還說,本月底廣東還將啓動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活動。
出口轉內銷有難度
外貿企業在轉內銷時常常遇到包括銷售模式、産品種類、交易方式、交易規則、交易渠道等方面存在差異等難題。
吳軍說,之前大多外商投資企業100%出口,主要是因轉內銷非常嚴格、補稅手續非常麻煩等原因,現在政府已在爲加工貿易企業轉內銷松綁,例如之前要報商務部審批,現已放權到由當地主管部門審批即可。商務部還在不斷研究新政策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此外,廣東省政府也專門拿出一筆資金,幫助自主創新和自創品牌的企業拓展內銷。企業將會逐漸適應國內的銷售規則,學會國內外市場兩條腿走路。
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拓展內銷是産業升級的一部分,在目前嚴峻的出口形勢下,出口轉內銷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部分企業已成功轉型。
孫雄認爲,政府搭台鋪路,有利于內外貿迅速對接,大方向是好的,但具體如何操作還是靠企業本身,不同産品在拓展內銷市場時情況也將不一樣,有些可能壓力較大。例如玩具,歐美一年人均消費玩具200~300美元,而中國人均才10~20美元,還是存在很大差距。廣東玩具生産占全球一半,相對比較難在短時間裏通過內銷彌補下滑的出口市場份額。
????孫雄建議,出口企業轉內銷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和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産品。進入知名百貨公司或商場的門檻高,而且進場費高、風險大,對于大多剛准備拓展內銷的制造企業來說,可考慮特許加盟的業態,在自己建旗艦店的同時,借其他社會資源來拓展銷售渠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