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商務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全國農産品市場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商務部市場建設司負責人就《規劃》進行了解讀。
一、《規劃》編制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産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流通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市場主體多元化發展,流通模式不斷創新。總體看,覆蓋城鄉的農産品市場體系已基本形成,但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市場發展缺乏統籌規劃、布局不合理,組織化和標准化程度低,市場信息不對稱,市場制度建設滯後等問題依然存在。爲引導農産品市場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形勢下合理布局,提升農産品市場服務功能,構建高效暢通、安全規範、競爭有序的農産品市場體系,商務部等10個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組織編制了此規劃。
《規劃》的編制,有利于健全農産品市場體系,優化農産品流通網絡布局;有利于加快流通現代化進程,提升農産品流通效率;有利于提升服務三農能力,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消費;有利于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發展,提升農産品流通産業競爭力。
二、《規劃》的定位是如何考慮的?
《規劃》的功能定位主要在于發揮政府規劃管理和宏觀調控作用,科學布局全國農産品流通骨幹網,指導地方根據本地實際規劃區域農産品流通網絡布局,引導市場主體行爲和行業發展方向,推動農産品市場體系又好又快發展,促進農産品流通效率提升。
三、《規劃》的總體框架是什麽?
《規劃》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發展現狀與形勢,分析了《規劃》的現實基礎、存在問題以及面臨形勢;第二部分明確了《規劃》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與發展目標;第三部分提出了總體空間規劃布局;第四部分提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完善産銷銜接體系、推動信息化建設、維護市場安全穩定運行和建立公益性實現機制等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第五部分從建立健全法規標准體系、改革創新投融資方式、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機制、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和加強規劃組織實施等六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四、《規劃》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一)《規劃》是立體的規劃。《規劃》不僅包括了線下實體建設,還包括線上平台建設;既有設施建設,也有主體培育和制度建設;在點線面的平面規劃基礎上把面立起來,形成立體的規劃。
(二)《規劃》是開放的規劃。一是統籌考慮了産業融合、供應鏈整合、國內外市場對接等因素,是一部體現開放融合的規劃。二是與重要規劃緊密銜接。《規劃》與《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等在空間和功能布局上進行了充分銜接。
(三)《规划》是现代的规划。《规划》对互联网+、電子商務等现代流通技术和方式均有所体现,对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規劃》是接地氣的規劃。《規劃》編制過程中,做了大量調研,有關部門、地方政府、企業以及專家學者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規劃》充分吸收了這些意見,對我國農産品市場體系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符合我國國情。
五、《規劃》要重點解決哪些問題?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以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为源头,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電子商務等新型市场为重要补充,有形和無形结合、线上和线下融合、产地和销地匹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制度完备、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
爲實現這一目標,《規劃》中重點解決三個主要問題。
一是对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进行总体布局。《规划》明确了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的含义和布局,即在农产品生产、集散和消费集中区域确定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骨干市场集群,形成以100个左右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点、以“三纵三横”六条流通通道为线、以八大市场集群覆盖区域为面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依托骨干网能够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运行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二是对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作了统筹规划。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由全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一级)、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一级或二级)及公益性农产品零售市场共同组成。《规划》提出要根据资源禀赋、人口分布、消费能力等因素,结合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布局,对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进行规划布局,并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中央负责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建设全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地方负责统筹规划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公益性农产品零售市场。三是明确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任务。《规划》对電子商務、冷链物流、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及现代流通方式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考虑。既明确了支持现代流通发展的主要任务,又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传统企业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推动智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提出了方向性要求。
六、《規劃》多處提及公益性農産品市場,商務部准備如何推進公益性農産品市場建設?
2014年、2015年,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在全國13個省(區、市)開展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機制建設不斷完善,公益功能逐步實現,示範作用日益凸顯,投資拉動效果顯著。公益性農産品市場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中央地方共同努力;需要資金支持,更需要法律標准等方面的保障。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工作,圍繞“強調控、惠民生”兩個目標,完善“投資保障、運營管理和政府監管”三大機制,強化“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促進食品安全、推動綠色環保”四大功能,分三步推進公益性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第一步是試點建設。會同財政部繼續做好試點工作,同時推動地方落實《規劃》,加快區域農産品批發和零售環節公益性市場建設。加大對試點地區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力度,及時總結成功經驗。第二步是標准規範。根據試點情況,健全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標准和運營監管機制,對公益性市場建設提出規範性要求。對于符合標准的市場進行認定和授牌。第三步是法律約束。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從制度上保障公益性農産品市場的建設、運營和監管,從頂層設計上增強農産品市場體系的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