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平穩運行,延續了近年來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6%,增速列全省首位;規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增長18.2%,增速列全省第4位;固定資産投資完成總額增長37.1%,投資規模及增速均列全省第7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1.4%,增速列全省第9位。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規上工業平穩增長。
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19.98億元,增長18.2%,增幅比全省高10.4個百分點。工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一是重工業領先增長。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3.78億元,增長17.6%;重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6.20億元,增長19.7%。重工業增速領先輕工業2.1個百分點。二是民營企業領先增長。民營企業完成增加值爲90.18億元,增長18.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5.2%。三是主要行業增速穩定。在規模以上工業中,主要工業行業生産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其中,食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68億元,增長19.9%;紡織服裝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4.47億元,增長19.0%。
(二)固定資産投資較快增長。
1-2月,我市固定資産投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08.38億元,增長37.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6個百分點。一是工業投資“量、速”齊升。工業完成投資57.26億元,占全市投資總額的52.8%,增長44.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7.4個百分點。二是內資投資獨占鳌頭。內資投資總量達105.03億元,占全市投資總額的96.9%,增長37.9%。三是商品房銷售紅火。1-2月,全市累計完成商品房銷售94598平方米,增長76.4%,全市多地商品房銷售呈現活躍迹象。其中,惠來縣、揭東區、榕城區分別增長190.7%、175.3%和48.4%。
(三)消費市場保持暢旺。
1-2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42億元,增長13.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5個百分點。一是城鎮市場仍是消費主體。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1.79億元,占全市零售總額近70%;農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3.63億元。二是限上商業零售額增長較快。全市限上商業實現零售額73.37億元,增長20.7%,較2013年提高6.8個百分點;限下商業實現零售額72.05億元,增長7.0%。三是傳統商貿業持續增長。批發業商品銷售額160.52億元,增長19.8%;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35.37億元,增長19.8%;住宿業營業額3.12億元,增長17.2%,餐飲業營業額6.96億元,增長13.5%。四是市場價格穩定運行。1-2月,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爲102.4%,比1月份下降了0.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爲103.4%,服務項目類爲105.5%。
(四)財稅收支較快增長。
1-2月,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22億元,增長21.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7.4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5.93億元,增長11.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2.41億元,增長18.9%,其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教育支出分別增長107.8%和40.5%。
(五)金融業穩定運行。
1-2月,全市金融業總體呈現平穩運行態勢。至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40.12億元,比年初增長0.6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57.53億元,比年初增長2.53%。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46.69億元,比年初增長4.02%,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223.73億元,比年初增長0.99%。
二、主要存在的問題
1-2月,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出現全面放緩態勢,經濟運行需要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工業增長勢頭放緩。
今年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8.2%,比去年第一季度低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幅收缩的原因,主要受宏觀經濟发展放缓的影响,全国今年1-2月规上工业增速为8.6%,比去年第一季度9.9%低1.3个百分点;全省1-2月规上工业增速为7.8%,比去年第一季度8.9%低1.1个百分点。
(二)對外經濟壓力加大。
今年來,全省對外經濟出現“陡降”現象,1月、1-2月出口總額同比分別下降12.3%、15.3%。1-2月,我市外貿出口總額6059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3個百分點,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208萬美元,同比下降61%。
(三)金融支撐力度不足。
金融業主要指標增速均比去年同期回落,其中:各項存款余額回落1.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回落2.0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余額回落8.2個百分點。
三、下階段工作建議
(一)切實抓好工業運行,發揮工業經濟拉動作用。
一是狠抓産業建設,帶動工業大發展。圍繞六大千億産業建設目標,繼續實施“6166”?計劃,大力抓好産業“引進”工程,引入輕資産,複制金屬生態城合作模式,運營重點園區建設,全力加快推進10大産業平台建設進度,形成堅實的産業結構,扶持培育一批龍頭骨幹企業,構築産業梯隊,帶動揭陽工業再掀發展新高潮。二是狠抓企業上規模,提升工業經濟競爭力。要實現工業經濟的高效、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有一個持續較高的增長速度和衆多上規模的工業企業,充分挖掘“龍頭企業”作用,抓好産業“登高”工程,引導企業走規模效益道路,實現規模化經營,推動規模擴張,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狠抓就業,滿足企業用工需求。要積極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及時開展“春風暖企”活動,引進各種生産人才,滿足一線生産企業用工需求,加強引進高技術和管理人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二)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增強發展後勁。
要集中優勢資源,全面加強以交通設施、産業園區和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爲抓手的“三大建設”,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掀起基礎建設新高潮。重點加快推進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項目、中海油粵東LNG一體化項目、中電投前詹港電項目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度,集聚優化資源配置,有針對性的解決困難,以服務促建設、促效益;對于已奠基、未開工、有意向項目要緊盯目標、攻堅克難,力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産。
(三)着力发展電子商務,有效推进内外需求发展。
一是要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重點完善軍埠電商村等成規模的電商專業片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運環境健全完善生産區、倉儲區、物流區等配套區域建設。二是要健全市場信用監督機制。結合淘寶網等平台的信用評級體系,實行電商村網上網下綜合征信評級,建立健全誠信商戶獎勵支持和懲罰機制,形成揭陽電商誠信新名片。三是要大力發展物流業。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梳理、整合壯大本地物流企業和分散的物流集聚,加強以跨境電商爲導向的中德集聚區、粵東快遞物流爲基礎的空港集聚區、服裝醫藥産業爲重點的普甯集聚區、街區特色經營爲依托的榕城集聚區、玉文化産業爲載體的藍城集聚區建設。四是要全力搭建對外開放平台。積極出台、落實政策措施,完善服務措施,簡化進出口手續,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努力營造良好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環境。
(四)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提高發展效益。
一是要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稅種的監控和征收,積極推行納稅評估制度,挖潛增收,及時將經濟發展的成果反映到稅收收入上來。二是要提高理財效益。加強財政資金的調控力度,使財政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最大效應。三是要發揮金融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全市金融機構要積極向上爭取,力爭更多、更大的信貸資金投放量,加大對地方經濟建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更好的促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