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圳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爲統領,堅持解放思想,真抓實幹,著力抓改革、促轉型、穩增長、惠民生,突出質量引領、創新驅動,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了經濟穩中有進、逐步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了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一、總體經濟穩中趨升
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2015年全市生産總值達17502.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8.9%,增幅分別比全國和全省高2.0和0.9個百分點。分季度累計增幅看,一季度增長7.8%,上半年增長8.4%,前三季度增長8.7%,全年增長8.9%,增速逐季提高。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5.66億元,下降1.7%;第二産業增加值7205.53億元,增長7.3%;第三産業增加值10291.80億元,增長10.2%。分區域看,龍崗區生産總值2636.79億元,增長10.5%;光明新區670.66億元,增長9.4%;坪山新區458.07億元,增長9.4%;南山區3714.57億元,增長9.3%;福田區3256.24億元,增長9.0%;寶安區2640.92億元,增長9.0%;鹽田區487.23億元,增長8.9%;羅湖區1728.39億元,增長8.0%;龍華新區1635.59億元,增長8.0%;大鵬新區274.53億元,增長4.0%。
二、工業增速平穩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下同)工業增加值6785.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分別高出全國和全省1.6和0.5個百分點。從主要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加值3743.60億元,增長1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2996.45億元,增長2.9%。從主要行業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4214.95億元,增長10.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355.77億元,增長2.4%;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加值257.62億元,增長27.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213.75億元,增長6.9%;汽車制造業增加值139.79億元,增長32.2%。分區域看,龍崗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23.75億元,增長16.2%;坪山新區265.36億元,增長10.6%;寶安區1200.24億元,增長9.0%;南山區2000.66億元,增長8.5%;福田區175.44億元,增長8.0%;光明新區351.82億元,增長8.0%;龍華新區891.07億元,增長6.0%;羅湖區56.75億元,下降4.2%;大鵬新區159.96億元,增長1.1%;鹽田區59.95億元,增長1.0%。
三、固定資産投資增幅創17年新高
全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3298.31億元,增長21.4%,增速創自1999年以來連續17年新高,分別高出全國和全省11.4和5.6個百分點,其中城市更新改造投資573.02億元,增長43.1%,占固定資産投資比重17.4%,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1023.93億元,增長35.1%;港澳台及外資投資582.47億元,增長106.4%;民間投資1691.91億元,增長0.9%。從投資渠道看,房地産開發項目投資1331.03億元,增長24.5%;非房地産開發項目投資1967.27億元,增長19.4%。分産業看,第二産業投資591.05億元,增長13.4%;第三産業投資2706.64億元,增長23.3%。分區域看,南山區固定資産投資633.99億元,增長52.4%(其中前海片區投資203.95億元,增長74.0%;蛇口片區投資64.84億元,增長9.3%);羅湖區投資125.90億元,增長32.4%;福田區投資235.38億元,增長29.9%;寶安區投資545.72億元,增長18.5%;光明新區投資269.28億元,增長16.5%;龍華新區投資411.34億元,增長15.2%;坪山新區投資246.82億元,增長15.2%;龍崗區投資658.09億元,增長9.3%;鹽田區投資99.59億元,增長8.1%;大鵬新區投資72.19億元,增長6.2%。
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積4978.41萬平方米,增長10.8%,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156.99萬平方米,增長10.0%;商品房竣工面積360.21萬平方米,下降15.3%,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02.37萬平方米,下降24.8%;商品房屋銷售面積831.46萬平方米,增長56.1%,同比提高65.6個百分點;商品房屋銷售額2822.17億元,增長114.3%。
四、消費增速穩中有升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17.84億元,增長2.0%(扣除汽車限購一次性政策因素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9.61億元,增長9.7%),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6.35億元,下降4.5%。從消費類別看,批發與零售業零售額4448.14億元,增長1.3%,其中限額以上商業零售額3055.66億元,下降5.7%,限額以下和個體戶零售額1392.48億元,增長21.2%;住宿餐飲業零售額569.69億元,增長7.7%。分區域看,大鵬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02億元,增長8.1%;鹽田區61.90億元,增長8.0%;光明新區99.70億元,增長6.0%;龍華新區235.60億元,增長3.3%;龍崗區549.56億元,增長3.0%;寶安區721.69億元,增長2.5%;坪山新區59.34億元,增長2.4%;羅湖區1033.75億元,增長2.2%;南山區670.90億元,增長1.2%;福田區1533.38億元,增長0.8%。
全年全市商品銷售總額23490.77億元,增長0.5%。其中,批發銷售總額19042.69億元,增長0.3%,占商品銷售總額比重81.1%;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銷售額568.21億元,增長36.4%。在十大類主要商品銷售中,日用品類增長18.8%,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9.6%,金銀珠寶類增長9.6%,服裝鞋帽針織類增長7.5%,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下降2.0%,通訊器材類下降2.9%,書報雜志類下降4.9%,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9.5%,汽車類下降20.0%,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51.3%。
五、外貿進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出口二十三連冠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27516.58億元,下降8.2%。其中,出口總額16415.39億元,下降6.0%,出口規模連續二十三年居全國內地城市首位;進口總額11101.19億元,下降11.1%。12月份,全市進出口總額3684.19億元,增長7.5%。其中,出口總額2067.03億元,增長3.1%;進口總額1617.16億元,增長13.8%。
六、財政金融大幅增長
全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27.06億元,增長30.9%;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519.95億元,增長62.5%。
12月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總額57778.90億元,增長15.6%;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總額32449.04億元,增長15.4%。
七、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工業高端化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全市先進制造業增加值5165.57億元,增長11.3%,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6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76.1%,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4491.36億元,增長9.6%,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1.9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6.2%,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突破六成,達到62.1%,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
第三産業比重繼續上升,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二三産業結構由上年的42.6:57.4調整爲41.2:58.8,服務業占比提高了1.4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其中房地産業增加值1627.77億元,增長16.8%,占GDP比重9.3%,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其他服務業(主要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229.53億元,增長9.5%,占GDP比重18.5%,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
四大支柱産業穩定增長。全年全市四大支柱産業增加值合計11194.59億元。其中,金融業增加值2542.82億元,增長15.9%,占GDP比重14.5%;物流業增加值1782.70億元,增長9.4%,占GDP比重10.2%;文化産業增加值1021.16億元,增長7.4%,占GDP比重5.8%;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5847.91億元,增長13.0%,占GDP比重33.4%。
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全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7003.48億元,增長16.1%,占全市GDP比重?40.0%。其中生物産業增加值254.68億元,增長12.4%;新能源産業增加值405.87億元,增長10.1%;新材料産業增加值329.24億元,增長11.3%;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增加值3173.07億元,增長19.1%;互聯網産業增加值756.06億元,增長19.3%;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1757.14億元,增長13.1%;節能環保産業增加值327.42億元,增長12.0%。
工業企業效益總體向好。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2466.25億元,增長12.3%,其中利潤總額1619.46億元,增長9.6%,高于全國11.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3%,財務費用成本下降6.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25.19%,同比提高9.4個百分點。
八、居民消費價格運行平穩
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2%,漲幅較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分別比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高0.8和0.7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指數上漲1.4%,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上漲3.8%。分類別看,八大類價格“七升一降”,食品價格上漲3.2%,煙酒價格上漲1.6%,衣著價格上漲4.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3.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0%,交通和通信下降3.4%,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1%,居住上漲3.4%。
九、先行指數景氣走勢
PPI和IPI持續負增長區間運行。全年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4%,降幅比全國小2.8個百分點,比全省小0.8個百分點。12月份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1%;全年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IPI)同比下降3.5%,降幅分別比全國、全省小2.6和1.2個百分點。12月份同比下降4.1%,環比下降0.3%。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呈築穩迹象,但下行壓力仍存。12月份,全市制造業PMI爲51.5%,爲年內次低點,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生産及三個訂單分項延續上月築穩迹象,但指數較曆史同期均值偏弱,下行壓力較大。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運行平穩。12月份,全市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6.3%,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高于全年均值0.1個百分點,指數翹尾微升,爲2016年經濟開局鋪下良好基礎。
十、經濟發展後勁較足
全年全市上報廣東省統計局並通過初審的新增“四上”單位1948家,占全省比重22.4%,實現新增入庫總量和增長總數全省“雙第一”。分專業看,工業717家,建築業5家,批發業555家,零售業56家,住宿業23家,餐飲業52家,房地産開發業16家,其它服務業499家,其它有5000萬以上在建投資項目25家;分區域看,福田區319家,羅湖區245家,鹽田區63家,南山區297家,寶安區332家,龍崗區282家,光明新區116家,龍華新區215家,坪山新區71家,大鵬新區8家。這些企業將成爲2016年新的經濟增長點,爲全市經濟實現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總的來看,2015年深圳經濟穩中有進、逐季向好,創新強、結構優、速度穩、質量高成爲深圳發展的新常態。與此同時,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複雜,風險和困難不斷增多,深圳正處于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關鍵時期,面臨改革發展任務依然艱巨。新的一年,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爲統領,緊緊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堅持質量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綠色低碳不動搖,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十三五”起好步、開好頭,向“創新更強、結構更優、質量更高”目標發展。
?
附注:
(1)國內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爲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爲名義增長速度。
(2)2012年起,執行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GB/T?4754-2011),具體內容請參見國家統計局網站。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範圍爲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文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是按现行国家贸易统计制度的统计口径,即深圳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其统计范围仅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不包括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電子商務交易额。
(5)固定資産投資統計範圍爲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産項目投資及所有房地産開發項目投資。
(6)進出口數據來源于深圳海關;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支出數據來源于市財政委;人民幣存貸款源于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數據來源于市科技創新委;CPI、PPI、IPI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深圳市制造業PMI調查樣本共525家,非制造業PMI調查樣本共418家。
(7)“四上”單位,是指規模以上工業、有資質的建築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全部房地産開發經營業、規模以上服務業的法人單位。
(8)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