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運行穩定恢複,就業民生保障有力,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好于預期。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産總值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77754億元,比上年增長3.0%;第二産業增加值384255億元,增長2.6%;第三産業增加值553977億元,增長2.1%。
?
一、糧食産量再創新高,生豬生産持續較快恢複
全年全國糧食總産量66949萬噸,比上年增長0.9%,增産565萬噸。其中,夏糧産量14286萬噸,增長0.9%;早稻産量2729萬噸,增長3.9%;秋糧産量49934萬噸,增長0.7%。分品種看,稻谷産量21186萬噸,增長1.1%;小麥産量13425萬噸,增長0.5%;玉米産量26067萬噸,持平略減;大豆産量1960萬噸,增長8.3%。全年豬牛羊禽肉産量7639萬噸,比上年下降0.1%。其中,牛肉産量672萬噸,增長0.8%;羊肉産量492萬噸,增長1.0%;禽肉産量2361萬噸,增長5.5%;禽蛋産量3468萬噸,增長4.8%;牛奶産量3440萬噸,增長7.5%;豬肉産量4113萬噸,下降3.3%。2020年末,生豬存欄、能繁殖母豬存欄比上年末分別增長31.0%、35.1%。
?
二、工業生産持續發展,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較快增長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2%;股份制企業增長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2.4%;私營企業增長3.7%。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0.5%,制造業增長3.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增長2.0%。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1%、6.6%,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3、3.8個百分點。從産品産量看,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同比分別增長19.1%、17.3%、16.2%、12.7%。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比三季度加快1.3個百分點。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10%。2020年,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爲74.5%。四季度,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爲78.0%,比三季度上升1.3個百分點。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445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7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5%,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
三、服務業逐步恢複,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
全年全國服務業生産指數與上年持平。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9%、7.0%,增速分別快于第三産業14.8、4.9個百分點。四季度,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7.7%,比三季度加快3.4個百分點。12月份,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7.7%。1-11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3.5%、9.9%,增速分別快于規模以上服務業11.9、8.3個百分點。
12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4.8%,位于較高景氣區間。其中,航空運輸、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持續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爲60.1%,連續6個月位于高位景氣區間。
?
四、市場銷售較快恢複,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速加快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43323億元,下降1.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39119億元,下降4.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2862億元,下降3.2%。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39527億元,下降16.6%;商品零售352453億元,下降2.3%。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速加快,四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6.0%、21.2%、17.3%,分別比三季度加快16.0、7.1、5.0個百分點。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三季度加快3.7個百分點。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環比增長1.24%。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176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590億元,增長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24.9%,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
?
五、固定資産投資穩步回升,高技術産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
全年全国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全部转正,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民间投资289264亿元,增长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和9.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业中,電子商務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1.9%,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9.9%和12.3%。12月份,固定資産投資环比增长2.32%。
?
六、對外貿易實現正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21557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26億元,增長4.0%;進口142231億元,下降0.7%。進出口相抵,順差爲37096億元。機電産品出口增長6%,占出口總額的59.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59.9%,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1.1%,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46.6%,比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2005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出口18587億元,增長10.9%;進口13419億元,下降0.2%。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5168億元。
?
七、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工業生産者價格下降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低于上年2.9%的漲幅,也低于3.5%左右的全年預期目標。其中,城市上漲2.3%,農村上漲3.0%。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8.3%,衣著下降0.2%,居住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務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3%,醫療保健上漲1.8%,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4.3%。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1.2%,鮮菜價格上漲7.1%,豬肉價格上漲49.7%。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0.8%。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環比上漲0.7%。全年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1.8%,12月份同比下降0.4%,環比上漲1.1%。全年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2.3%,12月份同比持平,環比上漲1.5%。
?
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回落至上年水平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明顯高于9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完成全年目標的131.8%。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2%,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中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爲4.7%,與上年同期持平。2020年年均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6%,低于6%左右的預期目標。12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1%。2020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爲4.24%,低于5.5%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年農民工總量28560萬人,比上年減少517萬人,下降1.8%。其中,本地農民工11601萬人,下降0.4%;外出農民工16959萬人,下降2.7%。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比上年增長2.8%。
?
九、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繼續縮小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爲2.56,比上年縮小0.08。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754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8%。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869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3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9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2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4元。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義下降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4.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007元,名義下降3.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713元,名義增長2.9%。
?
總的來看,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穩定恢複,穩就業保民生成效顯著,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同時應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複基礎尚不牢固。下一步,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准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
附注
(1)國內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爲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爲名義增長速度。
(2)根據季節調整模型自動修正結果,對近一年來各期國內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速進行修訂。修訂結果及2020年四季度GDP環比數據、2020年12月份其他指標環比數據如下:
2019年及2020年各季度GDP環比增速分別爲2.0%、1.2%、1.2%、1.2%、-9.7%、11.6%、3.0%和2.6%。
?
2020年各月份其他指標環比數據表
?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環比增速(%) | 固定資産投資 (不含農戶) 環比增速(%)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環比增速(%) |
?1月份 | -2.32 | -5.85 | -10.77 |
?2月份 | -24.01 | -23.12 | 0.95 |
?3月份 | 30.11 | 4.93 | 0.96 |
?4月份 | 1.89 | 4.83 | 0.99 |
?5月份 | 1.39 | 4.20 | 0.92 |
?6月份 | 1.37 | 4.09 | 1.50 |
?7月份 | 0.90 | 3.71 | 0.60 |
?8月份 | 1.08 | 3.25 | 1.40 |
?9月份 | 1.09 | 3.07 | 4.11 |
?10月份 | 0.79 | 2.84 | 0.82 |
?11月份 | 1.03 | 2.67 | 1.55 |
?12月份 | 1.10 | 2.32 | 1.24 |
?
(3)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範圍爲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由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範圍每年發生變化,爲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産品産量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統計範圍盡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一是統計單位範圍發生變化。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納入調查範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退出調查範圍,還有新建投産企業、破産、注(吊)銷企業等影響。二是部分企業集團(公司)産品産量數據存在跨地區重複統計現象,根據專項調查對企業集團(公司)跨地區重複産量進行了剔重。
(4)服務業生産指數是指剔除價格因素後,服務業報告期相對于基期的産出變化。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範圍每年發生變化,爲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單位)統計範圍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業(單位)達到限額標准納入調查範圍,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單位)因規模變小達不到限額標准退出調查範圍,還有新開業企業、破産、注(吊)銷企業(單位)的影響。
網上零售額是指通過公共網絡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網站和第三方平台)實現的商品和服務零售額之和。商品和服務包括實物商品和非實物商品(如虛擬商品、服務類商品等)。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6)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資産投資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農民工是指戶籍仍在農村,進城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産業勞動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本地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內從業的農民工。外出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外從業的農民工。
(8)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調查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份分組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平均分爲五個等份,處于最高20%的收入群體爲高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爲中間偏上收入組、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下收入組、低收入組。
(9)進出口數據來源于海關總署;城鎮新增就業人口、城鎮登記失業率數據來源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10)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