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編輯:hlh
??? 2012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的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全力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投资、消费、出口均呈现平稳增长,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增长较快,财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虽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但我市GDP、规上工业增加值、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超过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
一、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 2012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经济增速同比有所回落,全年GDP增速呈现逐季回升,增速高于全国(7.8%)、全省(8.2%)平均水平,经济运行中仍不乏亮点。主要表现在“五平稳、五较快、一回落”。
??? 一是经济平稳增长,增速逐季回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據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産總值爲745.98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由第一季度的9.1%,到前二季度的9.2%,再到前三季度的9.8%,最後上升到全年的10.7%,全年GDP增速呈現逐季回升態勢,增速分別比全國(?7.8%)、全省(8.2%)高2.9和2.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59.09億元,同比增長5.9%,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增加值271.26億元,同比增長13.8%,拉動GDP增長5.7個百分點,第二産業中工業增加值227.30億元,同比增長14.7%,拉動GDP增長5.2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315.63億元,同比增長9.8%,拉動GDP增長3.9個百分點。?
二是固定資産投資平穩增長,增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2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30.14億元,同比增長16.4%。增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5%)0.9個百分點,低于全國(20.6%)4.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投資完成200.92億元,同比增長14.9%;農村投資完成29.22億元,同比增長28.6%。固定資産投資中,工業投資完成74.16億元,同比增長?22.8%,占總投資的32.2%,低于全省工業投資占投資的比重(33.7%)1.5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完成28.09億元,同比增長9.4%,占工業投資的37.9%。??
在國家宏觀政策調控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放緩。2012年房地産開發投資完成44.05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同比放緩55.0個百分點。商品房施工面積471.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3%,竣工面積147.1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4.1%。全市房地産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爲149.07萬平方米和61.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0%和39.7%。
三是社會消費平穩增長,增幅同比回落較大,住宿和餐飲業快于批發和零售業。
2012年全市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03.50億元,同比增長11.8%,同比回落5.0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市場282.95億元,同比增長12.0%;鄉村市場120.55億元,同比增長11.3%。批發、零售貿易業372.36億元,同比增長11.5%;住宿和餐飲業31.14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快于批發和零售業4.1個百分點。
四是貿易出口平穩增長,增幅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全市貿易出口總額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全市全年貿易出口總額實現12.70億美元,同比增長16.0%,增幅比全國(7.9%)和全省(7.9%)均高8.1個百分點。其中,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服裝出口額分別爲5.66、0.9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4.9%、44.6%,成爲貿易出口的亮點。
五是金融運行態勢平穩,存款余額突破千億,貸款增幅高于存款,貸存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063.83億元,比年初增長12.4%,存款余額突破千億。其中:城鄉居民儲蓄本外幣存款余額763.91億元,比年初增長14.2%。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54.04億元,比年初增長16.4%,貸款增幅高于存款4.0個百分點。其中,短期貸款110.49億元,比年初增長26.3%;中長期貸款339.47億元,比年初增長12.7%。我市貸存比爲0.427:1,低于全省貸存比(0.638:1)21.1個百分點。
六是農業增長較快,連續5年增産。
2012年,我市糧食總産量達到125.91萬噸,比上年增加2.60萬噸,增長2.1%,連續5年增産。預計全年豬肉産量19.30萬噸,比上年增長4.6%;生豬存欄173.66萬頭,比上年末增長3.5%;生豬出欄259.19萬頭,比上年末增長4.3%。預計全年禽蛋産量2.77萬噸,比上年增長1.3%。201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9.09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快1.4個百分點。其中種植業、林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增長較快,增速分別比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速高0.7、0.7、0.9和2.7個百分點,從而拉動第一産業(農業)較快增長。
七是工業增長較快,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
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1.94億元,同比增長14.9%,雖然增速同比放緩1.9個百分點,但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2.5%,到前二季度的12.5%,再到前三季度的12.8%,最後上升到全年的14.9%,全年增幅呈現逐季走高態勢,增幅分別比全國(?10.0%)、全省(8.4%)平均水平高4.9和6.5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同比增長10.8%,重工業同比增長17.0%,大中型工業同比增長8.3%,重工業增長快于輕工業。
六大支柱産業完成增加值131.64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卷煙、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電制造和礦業加工分別增長4.9%、7.1%、??11.5%、12.2%、35.9%和40.2%。機電制造和礦業加工增長較快,成爲規模以上工業的主要增長點。
從分縣(市、區)看,除市直外,八個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增幅超過20%的有平遠縣和大埔縣,增速分別爲28.4%和26.0%。受生産配額計劃調控因素影響,占市直工業增加值比重較大的、效益較好的卷煙工業僅增長4.9%,導致市直工業增加值增長4.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0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1-11月份,全市共34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利稅總額78.27億元,同比增長1.3%;工業利潤總額24.63億元,同比增長4.2%;虧損企業虧損額3.31億元,同比減少51.2%。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指數206.4%,比全省平均水平(196.3%)高10.1個百分點。
八是實際利用外資增長較快,增速同比有所提高。
由于我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外商投資意願增強,出資履約率較高,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增長較快。2012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完成1.19萬美元,同比增長16.5%,增速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
九是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27億元,同比增長20.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0%)7.0個百分點。從分地區看,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平遠、梅江區和五華,同比分別增長46.6%、20.4%和20.1%。全市地方財政支出175.46億元,同比增長18.4%。
十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
據抽樣調查統計,2012年,市區居民可支配收入18699元,同比增長11.6%(未扣除物價因素),其中工資收入、經營淨收入分別增長15.6%和14.1%,成爲市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增長點。據抽樣調查初步統計,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9066元,同比增長15.8%(未扣除物價因素),農村居民收入增幅比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快4.2個百分點。
十一是物價漲幅回落,漲幅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2.2%,同比上漲2.2%,漲幅分別比全國(2.6%)、全省(2.8%)平均水平低0.4和0.6個百分點。物價上漲主要是受食品類價格(104.7%)、煙酒及用品價格(103.1%)上漲的影響所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99.08%,同比下降0.92%。
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産業層次發展水平較低。
2012年三次産業的結構比爲21.3:36.4:42.3。一是一産業(農業)比重偏高。近幾年,我市第一産業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12年我市農業占GDP比重在全省排第二高,遠遠高于全省占比(5%)16.3個百分點。二是二産業水平下降。第二産業占GDP比重爲36.4%,比2007年第二産業占GDP比重(42.1%)低5.7個百分點。三是第二、三産業占GDP比重遠遠低于全省占比。我市第二、三産業比重偏低,第二、三産業占GDP比重比全省占低16.3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産業占GDP比重是全省倒數第二低的市。這說明,我市的經濟和産業結構仍不合理,特別是第二産業中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從而使第二産業占比偏小,因此三次産業仍需進一步優化升級。
(二)工業支柱産業作用仍較弱,工業經濟優勢不突顯。?
2012年,雖全年工業生産的增速穩中略升,但支柱作用仍較弱,工業增長後勁明顯不足,工業主導和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作用有待突破。主要表現爲:一是新增大中型工業投資項目和生産企業少,工業增長主要依靠和來源于現有傳統工業的增長。二是六大支柱産業在工業中的主導作用逐步有所減弱。2012年六大支柱産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低1.2個百分點;六大支柱産業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爲86.6%,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三是效益好、貢獻率較高的卷煙工業受生産配額、企業産能及消費市場等因素影響,不可能高速發展。四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仍然較大。2012年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4家。其中,虧損企業97家,新增虧損企業23家,虧損面達28.2%。
(三)投資總量和規模較小,投資增量少,經濟發展後勁不足。
當前,對我市而言,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最重要的馬車。從前5年固定資産投資總量看:2008-2012年5年我市固定資産投資累計總額926.83億元,僅占全省的1.21%,還低于我市GDP占全省比重(1.3%)0.1個百分點;按5年累計總額排全省第20位,比我市GDP總量在全省排位(17位)?落後3位。5年投資累計總額分別占河源、雲浮、韶關和清遠的81.9%、61.3?%、44.2?%和?26.7%。從2012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看:2012年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占全省的比重僅爲1.19%,仍低于2008-2012年累計占比水平(1.21%);投資增長16.4%,增速在五個山區市中排第3位,增幅與排位第一的雲浮市相差14.9個百分點。其中:2012年工業投資(74.16億元)占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比重僅爲32.2%,工業投資總額排全省末位,僅占全省工業投資最多佛山市(845.79億元)的8.8%。投資總量和規模小,直接影響工業經濟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後勁。
(四)“三駕馬車”中的投資、消費增幅回落較大,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2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6.4%,增速同比回落19.8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2個百分點。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與去年同期相比,由于受機場建設完工減少3.93億元、威利邦公司建設完工減少2.73億元、高新區開發政府投資減少3.33億元、市政工程建設投資減少1.42億元等因素影響,市直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同比下降22.3%。同時,在廣東油坑建材有限公司工程完工減少7.17億元,使蕉嶺縣固定資産投資總額下降18.1%的共同作用下,導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增幅大幅回落19.8個百分點。
2012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8%,增速同比放緩5.0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5個百分點。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占市直比重較大(近50%)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企業銷售收入大幅下滑,分別減少6.9%和16.7%?,導致市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6.1%,進而導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大幅回落。原因之二:受2012年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同比下降影響,居民消費意願有所降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同比下降將直接影響消費意願降低,消費增幅同比下降。
??? 三、对策与建议
??? 一是突出抓工业、加快工业发展步伐。
梅州經濟要崛起,必須加快工業發展步伐。當前,梅州工業經濟仍較薄弱,支柱産業的主導作用仍不突出。一方面要加快發展和壯大優勢傳統産業。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形成集群效應,打造一批創新型和效益型的新型工業。既要立足于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又要著眼于引進先進制造業等新興工業産業,如: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新能源、生物及生化制造業等,壯大工業實力,形成互補的良性工業發展態勢。第三是重點加快園區建設。
二是關鍵要抓招商引資、大幅增加投資。
??? 只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梅州经济的加快发展,必须依靠合理适度的投资。一方面,要注重招商引资,招引适合梅州绿色经济崛起的大项目、大资金,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持续、大幅地增加投资总量,并保持工业投资以及工业技改投资的持续大幅增长,为改善和壮大传统工业,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型工业提供资金动力。?
??? 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挖掘梅州人文、山水特色资源,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拉动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先锋产业,配套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大力发展電子商務、金融、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生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生活性的服务业;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区、丰顺新区、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兴宁新城等“三区三城”重大平台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撬动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四是加快推動優秀農業龍頭企業上市。
大力發展精致高效農業,走現代農業的發展路子,打造現代特色農業。進一步發揮農業的潛力和優勢,推進農業産業化、現代化、規模化經營進程。注重效益和質量,打響綠色品牌,提高競爭力,造就一批有著名品牌的農業龍頭企業上市。要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如整合大埔西岩、梅縣清涼山、蕉嶺王坑、豐順馬圖等茶葉資源,推動農業企業上市。
來源:梅州統計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