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來,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國內疫情點多頻發,産業鏈供應鏈不暢,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各種因素交織疊加影響,全市經濟穩增長壓力明顯加大。面對多重壓力和困難,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影響和內外風險挑戰,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和調度,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上半年,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爲5747.79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95.94億元,增長6.9%;第二産業增加值3152.55億元,增長3.1%;第三産業增加值2499.29億元,增長2.3%。
一、農業生産較快增長,園藝作物增勢明顯
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04.21億元,增長7.9%。其中,林業、漁業分別增長64.2%和9.0%,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增長16.5%。畜禽産品平穩增長。全市出欄生豬51.19萬頭,增長7.9%;豬肉産量4.13萬噸,增長8.3%;全市出欄活家禽3415.62萬只,增長7.6%,禽肉産量5.30萬噸,增長9.4%;禽蛋産量0.26萬噸,增長18.3%。全市水産品總産量35.54萬噸,增長6.4%。經濟價值高的園藝作物增勢明顯,鮮切花産量7.52億枝,增長13.4%;盆栽植物0.78億盆,增長11.0%。
二、工業生産企穩回升,主導行業支撐作用明顯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37.53億元,增長3.1%,其中,6月當月增加值502.01億元,增長4.1%。主導行業支撐作用明顯,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7%、汽車制造業增長14.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8.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6.4%。工業前十大行業增加值合計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4.5%,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9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1.4%,爲全市工業經濟的平穩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三、固定資産投資保持增長,民生領域投資增長較快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7%。分産業看,第一産業投資增長754.4%,第二産業投資增長4.7%,第三産業投資增長0.6%。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4.6%,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6.1%,新動能快速培育,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1.1%,高于全部制造業投資15個百分點。社會民生領域投資增速加快,民生領域中的教育類投資增長34.1%,衛生和社會工作類投資增長336.4%,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32.0%。
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增長,升級類商品銷售良好
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3.91億元,增長1.1%。分類型看,商品零售額1654.02億元,同比增長1.1%;餐飲收入139.89億元,同比增長1.0%。
從商品類別看,升級類商品零售保持高位運行,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機等升級類商品銷售分別大幅增長245.5%和60.1%。石油及制品類、汽車類零售保持較好增長態勢,汽車銷售增長9.9%,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789.1%;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3.3%。
五、外貿進出口增速逐月加快,實際利用外資大增
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3510.4億元,增長12.6%,其中,出口2981.1億元,增長15.2%,進口529.3億元,微跌0.1%。6月當月,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507.7億元,增長38.7%。一般貿易比重持續提升,一般貿易進出口2416.5億元,增長22.1%,高出進出口總額增速9.5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額比重68.8%,比去年同期提升5.3個百分點。1—5月,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3.24億元,大幅增長64.84%。
六、財政環比改善,金融運行穩健
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1.37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0.64%,較1—5月同口徑提高了9.53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493.46億元,下降2.31%。
金融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2711.80億元,增長10.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7560.74億元,增長11.6%上半年,保費收入增長10.3%,前5個月證券交易額總之增長23.7%。
七、價格指數保持穩定,PPI有所回落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漲幅與一季度持平。全市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5.5%,漲幅比一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國家、全省和市一系列紮實穩經濟增長政策成效明顯,全市經濟克服超預期因素不利影響,呈現企穩回升態勢,經濟運行總體穩定。下階段,全市上下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抓住經濟恢複關鍵期,狠抓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不斷鞏固經濟穩定恢複的基礎,持續抓好穩經濟各項重點工作,奮力推進經濟穩定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