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廣州市經濟發展非常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廣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以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爲引領,按照“12338”的決策部署,舉全市之力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增後勁,努力化解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全市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結構優化、質量效益雙提升的良好勢頭,透視數據使我們更進一步堅定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的信心。
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轉型提質成效明顯
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2013年廣州市經濟增長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面對一系列挑戰,全市上下在複雜環境中攻堅克難,推動全市經濟穩中有進。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15420.14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增速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次産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28.87億元、5227.38億元和9963.89億元,分別增長2.7%、9.2%和13.3%。從全年運行走勢看,各季累計GDP增速均保持在11.5%以上的較好水平,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爲轉型發展贏得更多空間,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和水平不斷提高,具體表現爲“三穩四提升”:
“三穩”:一是增速穩。從2013年一季度以來各月累計增速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速保持在11%~12%的水平,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保持在18%以上的較快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保持在15%以上的較高水平,主要經濟指標增勢穩定,奠定了總體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二是物價穩。2013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整體走勢平穩,各月累計漲幅均在全年3.5%的調控目標以內,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6%。三是就業穩。全市實施促進就業措施,全年新增就業人員27.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爲2.15%。
“四提升”:一是效益提升。從宏觀層面看,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從微觀層面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勢持續轉好,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2%,連續八個月保持正增長,增速呈回升態勢。二是服務業比重提升。三次産業結構由2012年的1.6︰34.8︰63.6調整爲1.5︰33.9︰64.6,第三産業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經濟特征持續增強。三是創新驅動力提升。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産品産值7443.40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高1.7個百分點。全年全市受理專利申請3.98萬件,專利授權2.62萬件,分別增長18.9%和18.6%。四是民營經濟帶動力提升。民營工業、民間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較快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2013年,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和小微型企業工業總産值分別增長17.8%和17.1%,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4.9個和4.2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1.6%,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9.7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52.2%。
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2013年,全市工業三大支柱産業中的汽車制造業總産值前8個月持續負增長;高端消費、商務消費有所下降,住宿餐飲業連續四個月當月增速呈個位數增長;商品出口總值低位運行,進口總值持續負增長。面對嚴峻的工業生産形勢和略顯疲弱的內部和外部需求,全市上下快速形成穩增長促轉型的合力,市委常委會每季度專題研究經濟工作,市領導牽頭12個督導組到各區(縣級市)現場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結合“123”城市功能布局,著力抓産業、抓平台、抓項目,進一步強服務、簡審批、優環境,多措並舉穩定全市經濟增長。
(一)從三次産業看,農業穩步發展,工業生産穩中提質,第三産業保持較快增長
農業穩步發展,生産能力不斷增強。2013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90.51億元,同比增長2.7%。種植業、畜牧業平穩增長,花卉産值增長3.8%,蔬菜、水果産量分別增長3.1%和0.3%;禽蛋、牛奶、海水産品、淡水産品産量分別增長14.6%、7.0%、5.1%和4.2%,肉類總産量增長2.1%。
工業生産穩中提質,支柱産業支撐有力。我市出台加快十大重點産業發展方案,明確戰略定位,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升。2013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7310.24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2013年各月累計增速呈逐步回升態勢。工業生産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汽車制造業帶動有力,支柱産業壯大發展。全市規模以上三大支柱産業工業總産值8089.49億元,增長16.3%,增速從2013年三季度起呈較快提速態勢。受産能恢複及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影響,汽車制造業增速較快提升,完成工業總産值3346.84億元,增長24.0%,累計增速自1-9月扭降爲升後月均提升7.0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5.9%;石油化工制造業、電子産品制造業分別增長7.3%和16.6%。二是民營工業貢獻率保持在兩位數水平。民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2916.19億元,增長17.8%,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爲19.4%。三是高新技術産品産值較快增長,完成工業總産值7443.40億元,增長14.6%。
第三産業保持較快增長,構建多點支撐格局。2013年,我市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速比GDP快1.7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70.6%。其中金融、交通運輸、旅遊保持較快增長。民間金融街進駐機構102家,國際金融城啓動建設,金融業發展成效明顯。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3838.20億元,同比增長12.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2016.18億元,增長10.4%,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8.2%。交通運輸業持續較快發展,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爲19.6%和41.2%;港口貨物吞吐量和機場貨郵吞吐量分別增長4.8%和5.7%。旅遊業平穩發展,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達5246.42萬人次,首次跻身全球“五千萬級”機場行列;全年旅遊總收入達2202.39億元,增長15.2%。
(二)從三大需求看,投資較快增長,消費市場保持暢旺,外貿出口有所回升
投資較快增長,民間投資活躍。全市實施投資倍增計劃,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南沙新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重大平台建設。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454.55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比上年提高8.4個百分點。主要特點:一是民間投資增勢強勁,全年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512.92億元,增長31.6%,對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52.2%。二是工業投資提速。全市完成工業投資682.86億元,增長18.2%,增速比上年提升6.5個百分點。三是對房地産開發投資的依賴有所降低,房地産開發投資1579.68億元,增長15.3%;從對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分別爲59.8%、39.0%、34.9%和30.1%,呈逐步回落態勢。四是建設改造投資較快增長,全市完成建設改造投資2874.87億元,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提高7.1個百分點。
消费市场保持畅旺,新型业态表现突出。全市着力促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加快十大商圈建设,现代化购物中心加快发展,大力推动電子商務等新业态的培育发展,现代商贸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201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2.85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与上年持平。汽车销售回升,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26.0%的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0.2%,增速比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电商企业呈现出集聚发展态势,带动网络消费飞速发展,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316.85亿元)增长64.5%。市民追捧扎堆上市的新款智能时尚手机,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商品畅销,增速达61.4%。
外贸出口有所回升,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启动跨境贸易電子商務,扩展国际营销网络,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13年,全市完成商品进出口总值1188.88亿美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扭转1-3季度下降0.8%的负增长局面;其中出口总值628.06亿美元,增长6.6%,增速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进口总值560.82亿美元,下降3.7%,降幅比上年扩大1.3个百分点。在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较快、占比提高,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增速为12.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6.5%,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保持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48.04亿元,增长5.0%。
(三)從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看,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
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財政實力不斷增強。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41.79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稅收收入905.70億元,增長9.7%,增幅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占比達79.3%,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
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經營效益不斷好轉。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66.13億元,同比增長23.2%,連續八個月保持正增長;其中占比達35.4%的汽車制造業利潤增長22.3%。企業虧損面收窄,爲20.98%,同比收窄0.4個百分點。
(四)從運行環境看,物價水平穩定,工業用電量呈現積極變化,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消費價格漲幅平穩回落,物價調控取得積極成效。2013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6%,漲幅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0%,降幅比上年擴大1.7個百分點;購進價格(IPI)下降1.8%,降幅比上年擴大0.2個百分點。
工業用電量呈現積極變化。2013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2.5%。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2.3%,增速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各月累計增速自2013年1-9月轉降爲升後連續四個月保持正增長、且增速呈逐月回升態勢。
民生領域投入持續增長,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13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384.72億元,增長8.9%,其中,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等民生領域支出分別增長18.8%、16.5%和6.7%。社會保障標准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社會月均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准從130元提高到150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月均2614提高到2833元,失業保險金標准從每月1040元提高到1240元,最低工資標准1550元/月。城鎮低保標准從530元提高到540元,農村從467元提高到505元。
2013年我市經濟總體平穩增長,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奮力創新、改革進取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拼搏、不懈努力的結果。但也要認識到,目前國內外需求略顯疲弱的局面並未明顯好轉,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尚待緩解,我市經濟發展面臨更加複雜多變的新挑戰。2014年,我們要認真貫徹市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改革攻堅,堅持不懈地調結構、促轉型、增後勁,增創發展新優勢,?建設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美麗廣州,推動廣州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