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樓市持續的冷清狀態繼續拖累著財政收入增長。昨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7月全國財政收入12662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813億元,增長6.9%,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創下了今年4月以來的新低。值得注意的是,7月主要收入項目中,與房地産相關稅種收入仍然低迷,同比增幅明顯放緩,絕對值環比大幅下滑。受房地産市場整體成交額繼續下滑的影響,房地産營業稅400億元,增長4.7%;建築業營業稅311億元,增長8.4%;房地産企業所得稅263億元,下降15.5%。
目前稅收中,與房地産有關的稅種包括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契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以去年爲例,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計的18.1萬余億元中,涉及地産的合計爲6.6萬余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總額的比重高達36.5%。“房地産稅收是目前財政的最重要來源之一,更是地方財政貢獻最大的稅種。”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坦言。國內房地産行業持續低迷,地方債還款高峰期將至,面對巨大的財政收支缺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正在不斷顯現出來。
因此,王雍君建議,從收入結構上看,財政過度地依賴某一個行業,都會加大收入管理的風險,財政尤其是地方財政收入來源應該多元化,降低對房地産的依賴,這樣即使這個行業因爲一些市場因素出現較大變化,也不會對財政産生較大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