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廣東省商務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8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城鄉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加快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需求,提高我省社區商業服務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關于推進城鄉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加快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的實施意見
(全文)
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幹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商務部等13部門關于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商務部等12部門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完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進一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需求,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提高我省社區商業服務發展水平,結合廣東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加快推進建設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範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城鄉便民生活圈,社區商業便利化、標准化、數字化、品質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服務基本民生、促進消費升級、暢通城鄉經濟微循環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到2025年,我省消費便利程度顯著提升,社區商業網點發展與社區人口規模更加匹配,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居民就近消費的基本生活需要。標准化建設加快推進,社區商業設施配置和服?務供給更加規範,管理運營更加專業精細。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社區商業應用更加深入。居民生活品質穩步提升,社區商業品牌化、連鎖化、特色化建設不斷增強,商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優質、安全,設施環境持續改善。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社區商業發展布局
嚴格落實國務院關于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社區商業設施建設類目、建設標准,明確設置規模、功能要求、配置標准、業態組合等,發揮便民生活圈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作用,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便民服務網點設置要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要與居民數量、社區規模、消費習慣、經濟水平等相適應。(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民政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著重補齊社區商業設施短板
各地對本地社區發展情況、基礎條件要摸清底數,在此基礎上選取條件較爲成熟、提升改造比較迫切且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的地區開展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試點,積累和推廣試點經驗,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社區商業設施。重點對城鎮老舊小區、新建居住區、城鄉結合部小區、農村地區進行商業網點設施完善,特別是要優先就近配置便利店、菜市場等基本民生設施,滿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費需求。(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民政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豐富商業形態保障基本需求
優先配齊基本保障類生態,配置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利店、超市、生鮮超市、早餐店、美容美發店、藥店、快遞服務點、智能快件箱等進社區,保障生活必需。支持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鼓勵特色餐飲、運動健身、保健養生、休閑娛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等業態,滿足居民品質生活需求。(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民政廳、省商務廳、省體育局、省藥監局、省郵政管理局、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遊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支持社區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
加快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生鮮店,支持企業統一形象標識、統一門店管控、統一設施配置、統一服務標准、統一商品采購、統一物資配送,發展基于社區設施的高效供應鏈服務體系。發展多業態融合,鼓勵便利店和餐飲、藥店、生鮮等業態融合發展,滿足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省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培育一批规模大、网点多、实力强的社区便利店龙头企业。支持品牌企业通过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等多种模式跨区域拓展。鼓励大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生鲜店、餐饮店等直营连锁,对形象标识、门店管控、设施配置、服务标准、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实行?“六统一”。鼓励企业以大带小,在做好自营商超的同时,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及门店资源,为传统夫妻店、杂货铺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商业特許經營方式实现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标准化改造,推广先进冷链技术和设施设备,加强供应链管理,实行超市化、连锁化经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強供應鏈服務能力
推進消費供應鏈建設,提升供應鏈消費端數據分析能力,提高門店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深化零供合作,優化分銷渠道,提高連鎖門店配送效率,提升産品周轉效率。加強物流配送能力建設。推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間配送,支持設立前置倉,增強物流配送能力,提高配送效率。鼓勵品牌連鎖便利店企業自建物流體系,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中央廚房、鮮食工廠等設施,建立全程冷鏈配送系統。(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引導規範經營
倡導誠信規範經營,依托省“一網共享”平台、信用廣東平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加強跨部門信息數據共享交換,推動各部門全方位、多形式及時歸集涉企信息,進一步實現市場主體基礎信息、相關信用信息、違法違規信息歸集共享和業務協同應用。完善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和信用修複制度,推動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跨部門應用,將企業信用信息作爲各級政府部門重要考量因素,提高企業失信成本,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支持直營連鎖經營企業彙總申報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支持對在總機構領導下實行統一經營、統一采購配送、統一核算、統一規範化管理、能准確提供稅務資料的直營連鎖經營企業,申請由總機構彙總申報繳納增值稅;對于符合條件的跨地區經營彙總納稅的直營連鎖經營企業,按照相關政策的規定進行企業所得稅彙總納稅管理。(省稅務局、省財政廳)
(九)深化“一照多址”改革
支持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放宽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允许企业在同一地级以上市范围内登记多个经营场所,免予办理分支機構登记。个体工商户从事网络经营的,可将网络经营地址登记为经营场所(食品经营除外);承租市场摊位的,可用市场主办方营业执照作为住所使用证明。(省市场监管局)
(十)简化商业特許經營备案手续
鼓励拥有专属经营资源、自有品牌体系、拥有成熟经营模式、具备提供持续经营指导服务能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在居民集聚区发展商业特許經營加盟,简化商业特許經營备案手续,简化申请程序,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省商务厅)
(十一)提高優質商品供給
增強品質商品供給,引導社區店與上遊供應鏈共同提供適合社區商圈不同消費群體的商品。支持社區店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促進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引導企業研發生産差異化、個性化、特色化健康食品,支持食品制造企業與有條件的品牌連鎖社區店聯合開發鮮食産品,積極推進傳統主食及中式菜肴工業化、規模化生産,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食品和傳統美食。大力發展生鮮社區店,擴大鮮食産品銷售,增加適應便利消費特點的小包裝商品、半成品、短保質期冷鏈食品,提供簡餐、飲品等現場制售服務,豐富商品品類、保障食品安全、維持價格穩定、提升管理水平、優化購物環境,鼓勵增加配送上門等增值服務。加快推動大型品牌連鎖便利店和藥品零售連鎖企業跨界融合經營乙類非處方藥,滿足社區居民24小時日常急需用藥的多元化需求;探索醫院處方流轉平台建設,鼓勵醫院處方按規定流轉到零售藥店,便利居民就近購藥需求。(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提高社區店服務水平
充分發揮社區店便民服務功能,搭載迎合社區消費群體需求的便民服務項目。促進夜間文化旅遊消費,鼓勵社區店延長營業時間,增加夜間商品種類,優化服務供給水平,滿足夜間消費需求。充分發揮社區店靠近消費者優勢,完善便利服務體系,支持搭載書報經營、打印複印、代扣代繳、代收代發、網訂店取、社區配送等便民生活服務項目。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服務,爲社區提供專業、便捷、貼心的金融服務。(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廣東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推動社區店智能化便利化發展
鼓勵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建立與消費者無縫、持續的連接,全方位、全天候滿足消費需求,提升服務智能化,優化消費體驗。推進建立由消費大數據驅動、客戶營銷、商品采購、庫存管理、訂單管理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社區店供?應鏈,圍繞消費者需求實現智能選品、精准采購、高效配送。推廣采用自助結算、掃碼支付、刷臉支付等移動支付技術,鼓勵采用數字貨架、電子價簽、電子下單等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增強消費體驗。(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協同聯動
各地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強化組織保障,建立跨部門協調推動工作機制,發揮好有關職能部門和區縣、街道等基層政府的作用,加強工作協同。完善統計制度加強便民生活圈的店鋪數量、從業人數、居民滿意度、建設改造投資額等指標統計。
(二)制定工作方案
各地根據全面部署、重點推動、逐級延伸的工作步驟,結合當地實際編制推動便民生活圈建設和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的工作方案,重點推進解決農村社區服務網點和品類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明確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和具體舉措,加快推進城鄉一刻鍾生活圈建設,穩步提升社區商業服務水?平。
(三)開展試點培育
??“十四五”期間,商務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選取條件成熟的城市開展便民生活圈試點,指導建設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範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各地市要高度重視,加大便民生活圈工作推進力度,積極申報試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