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漢博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從2001年的設計工作室,到2007年成立廣州漢博商業策劃顧問有限公司,2012年正式成立集團,2015年爲業務鏈的重組,成立廣州漢博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漢博致力于探索在地文化的價值,用傳統文化的積澱孵化、哺育創新當代的商業場景;用可持續社會設計研究體系與設計思維創新工具“智”造包括商業改造、空間設計、商業策劃、創意美陳、品牌全案五大板塊的服務,保護、複原並用創新當代的手段再現傳統以充實和滋養當下及未來的商業場景內涵,用適應多變市場的、以人爲本的前瞻性空間體驗,實現“從搖籃到搖籃”的商業文化可持續性,助力商業客戶最大化商業價值,並實現行業領先。
17年行業經驗,服務大中型央企、國企、商業上市公司、民企等頭部企業超過100家,輸出大中型設計案例超過800個,總設計面積超過350萬平方米,獲得多項國內外業內獎項和殊榮,深受業界認可。
★ 创新概述 ★
麻湧文化藝術中心位于廣東省東莞市麻湧鎮,項目占地面積約6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最高建築15層,緊鄰麻湧大道與水鄉大道,是集千人大劇院、圖書館、青少年宮、影視中心、展覽館于一身的地標性城市公共建築,是國內首個複合型、綜合式、多功能的水鄉文化綜合體。
項目設計的靈感來源嶺南四大名院“可園”,植入可園、山水及古樂文化符號的建築語言:黑白山水畫、可園、古樂及不規則多邊形構成的建築群規劃,歇山式坡屋頂的連續起伏將東莞建築的天際線韻律奏響,打破連房連片破瓦的音調重複。通過中國傳統建築坡頂鬥拱等元素的當代演繹,形成獨特的水鄉麻湧特色。實現功能融合的城市文化生活體驗,規劃體現對文化空間聯系的關注,形成動線交流、功能共享、管理高效的文化綜合體創新模式。
★ 主要创新点 ★
1、體現可園的規劃理念元素
設計師希望賦予公共建築更不一樣的色彩,在設計之中將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獨特文化特質融入,以當地代表性建築“可園”爲藍本,體現麻湧在地文化特色。東莞可園,與順德清晖園、番禺余蔭山房、佛山梁園合稱廣東近代四大名園,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可園平面呈不規則多邊形,建築成群組布置,圍城“連房廣廈”的大庭院空間,園內有一樓、五亭、六閣、園內四通八達,外廓封閉易于保安。這種建築設計精巧細致,將住宅、庭院、書齋等功能巧妙結合在一起,整體布局高低錯落,曲折回環,密而不逼,極具南方建築特色。麻湧鎮文化藝術中心以可園的一樓、五亭、六閣、連房廣廈的建築規劃爲靈感,以可園的建築語言與山水意象書寫“延伸、統一、具有文化底蘊”的設計關系。采用現代幕牆的建築手法和技術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沖擊力和節奏感,通過文化元素的轉譯和演變來體現麻湧特色。
在建築規劃上,設計師參考可園的整體構造,將其演化爲本案建築理念。可園結構分爲可樓與庭院兩部分,分別形成水平與垂直兩大動線,相互交錯,充分連接建築群體。
可樓,作爲建築群體中心的“突破口”,打破了群體起伏的平淡無奇,高聳其中,成爲群體的韻律高潮,並統領了整幅構圖。內部庭院緊跟隨建築的排列,整體呈現爲不規則多邊形,但又有傳統園林布局的固有節奏,充分將建築群體互相連接起來。可園以基地的西南角作爲建築主入口,通過庭院連接各個單體,可樓作爲交通線中主要的垂直系統,附屬的小庭院又作爲水平交通的次級交通系統,引導人們進入各建築單體。設計師將可園建築群進行意向解構,以虛處理的空間作爲各實體功能空間之間的連接和交通動線系統交彙節點。創造建築美感同時,也兼顧空間的實用性。經過可園元素提取與虛實處理的結合,最終演化出了麻湧文化藝術中心建築的雛形。
2、解決室內流線、分館動線、垂直交通問題
對于室內空間的規劃,設計師通過對文化空間聯系的關注,形成動線交流、功能共享、管理高效的功能空間。設計師以資源整合共享,高效使用爲原則,將多功能劇場定爲主要文化立面,以展覽區爲文化展示中心,並作爲連接各個功能空間的共享大廳,爲大劇院、圖書館、青少年宮、影視中心提供聯系、交流、共享。麻湧文化藝術中心的三大功能分區,按照相互之間的關聯程度,分布于建築群中。
功能A區爲建築群的主樓區域,文化宣傳辦公、制作區域在主樓8-15層,1-7層爲圖書館區域。青少年宮與圖書館相鄰而設,位于建築群的功能B區。二者之間資源互補,提高整體使用率。功能C區爲多功能劇場,其中可容納1000位觀衆。舞台爲鏡框式舞台,配套可升降樂池,以滿足多種場合、多種形式的使用需求。